共有27条搜索结果
观察|大数据分析:2015年来华留学生发展动态
【编者按】教育部近期发布了2015年全国来华留学生数据,从留学生规模、生源国、学历类型等多元视角全面分析了2015年来华留学生发展动态。作为经济全球化视野下的必然发展趋势,教育的国际化无疑日趋成为各国教育战略的重要目标,其不仅意味着传统意义上的“走出去”,应更多注目于现代意义上的“引进来”。我国高度重视吸引全球学子来华留学,2010年7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进一步扩大外国留学生规模,不断提高来华留学教育质量;2010年9月公布的《留学中国计划》提出到2020年,使我国成亚洲最大留学目的地国的目标。作为《纲要》实施的中间时点,运用大数据分析2015年的来华留学生发展动态,对观察和理解我国国际化教育的“引进来”战略有着重要意义和价值。
理念|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评价和挑战
【编者按】2015年10月20日,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TBSI)举办了揭牌仪式暨国际教育合作论坛,本文是清华大学杨斌副校长在此次论坛上的主题演讲。他首先简要回顾了清华近期在国际教育合作方面的发展,继而阐述了国际教育发展的五大趋势,总结和归纳了国际教育的评价要素,并对TBSI及其他国际教育项目发展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思考,提出了一些建议。
观点|施一公VS饶毅:靠什么创建世界一流大学
编者按:本文的两位作者是在各自研究领域成就卓著的海外青年学者。带着拳拳报国之心,如今他们全身心地回到国内;带着对中国强盛的热切期盼,他们又将关注的目光投向自己并不“专业”的领域。在世界一流大学学习、任教的经历,使他们更加强烈地认识到,创建中国自己的世界一流大学何其重要。
观点|高等教育国际化:从理论到实践
国际化,或更准确地讲叫国际胜任力(Global Competence),是未来高素质人才衡量的要素之一,人才质量的一个新维度。高质量人才可以有很多评价要素,知识水平、专业能力、职业操守等,而国际胜任力将是人才的重要素质之一。我们讲国际胜任力,这个词目前国内翻译较多的说法叫国际竞争力,其实更贴切地说应该叫胜任力,表示能在国际环境下或国际舞台上自如地行走,包括能有效地交流表达,有跨文化的理解力,能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和谐共处等等。而这些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出境体验,也可以在校园国际化氛围中熏陶。今后即使不出国,在国内工作,工作环境和工作可能都是国际化的,所以有国际视野,有跨文化的交流能力,能够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有很好的交流沟通、配合工作,是非常重要的能力。所以说,现在的问题不是要不要国际化,而是怎么国际化的问题。
理念|“接地气”与国际化:顶尖人才必备素质
【导读】当前,面对创新发展和走出去的战略需要,我国仍缺少大量具有国际化管理创新和跨文化经营能力的企业家人才,战略规划、风险评估、资本运作、国际投资等领域的高层次专门人才,以及通晓国际经济运行规则、熟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策法律制度的复合型人才。而这几种人才的必备素质是国际化与“接地气”,即具备宽阔的国际视野和扎实的行业经验。但遗憾的是,这两方面的素质与能力,依然是当前我国“高精尖缺”人才培养中的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