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论坛 | 周建波:中外文化交流与中古社会经济发展

图片

巴赫的音乐不是小溪(Bach),而是大海(Meer)。”贝多芬曾这样描述巴赫的音乐。

巴赫的音乐作品体裁丰富,其声乐作品以宗教音乐为主,器乐作品则涵盖独奏曲、协奏曲、管弦乐合奏曲、重奏曲在内的各类体裁及其大量作品。因巴赫的作品对欧洲近代音乐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被称为“西方音乐之父”。巴赫本人也被称为“一切真正音乐智慧的源头”。

音乐是一种艺术,一种用以描绘生活情态与思想感情的艺术,其中包含着作曲家对过去与未来、对道德与世俗、对社会与个人种种的思考,也蕴含着作曲家的智慧。

如何从巴赫的调性音乐窥视其中蕴藏的智慧?

巴赫与无调性音乐有何关联?

巴赫的作品启发了演奏家何种哲学思考?

在第181期文新论坛,我们有幸邀请到Naive唱片旗下艺术家杜天奇先生。他将从巴赫对调性音乐的构建以及对无调性音乐的预言出发,结合自身对巴赫作品的哲学思考,全方位地与我们分享对巴赫智慧的理解与阐释。

「文新论坛」第181期

主题巴赫智慧的理解与阐释

嘉宾:杜天奇

时间:6月10日19:00-20:30

地点:腾讯会议

报名方式:扫描下方二维码报名

图片


图片


杜天奇,杰出青年钢琴演奏家,Naive唱片旗下专属艺术家,因演奏巴赫音乐受到业内外关注与好评。五岁时师从贵州师范大学陈雪昀教授学习钢琴 ,学琴起不久就在省内与全国的钢琴比赛上获得数十个奖项,并在10岁时举办了个人独奏会。后跟随中国钢琴教育家但昭义教授学习,在星海杯全国少儿钢琴比赛、香港TOYAMA钢琴比赛、文华奖中国青少年钢琴比赛、德国斯坦威钢琴比赛、德国威斯巴登青少年钢琴比赛、美国圣何塞国际青少年钢琴比赛、日本亚洲肖邦钢琴比赛等国内外比赛中获奖,并陆续在德国柏林、以色列耶路撒冷、波兰托伦、美国圣何塞、日本东京以及中国北京、上海、深圳、成都、厦门、重庆、贵阳等城市举办了独奏会与协奏曲音乐会,与国内外多支交响乐团合作演出如肖邦、舒曼、格里格、斯科里亚宾等协奏曲。并于2016年前往美国新英格兰音乐学院跟随刘孟捷教授学习。

作为年轻艺术家,杜天奇也在其它艺术形式中探索。曾自制拍摄多部试验短片与纪录片,并多次演出自己创作的音乐作品。《The Theatre Times》在卡内基音乐厅的乐评说,“不得不将杜天奇同最伟大的钢琴天才古尔德进行比较。在来来去去的钢琴天才的蓝海中,杜天奇已经锻造了自己的身份。他拥抱前卫的实验和现代视觉艺术,远远超出古典音乐会钢琴家的职业发展路线。”


原文链接:文新论坛 | 周建波:中外文化交流与中古社会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