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丝绸·珠宝
青藏高原丝绸之路的考古学探索
主讲嘉宾
仝涛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学术主持
谈晟广
“异彩纷呈:古代东西文明交流中的玻璃艺术”特展策展人
讲座时间
2022年4月9日(星期六) 14:00-15:30
现场观众人数100人(需预约入馆,详见下方“活动预约”)
同步直播平台清华艺博官方微博、搜狐视频、在艺直播、艺度直播、书艺公社、上海书画出版社官方视频号(平台排序不分先后,详见文末直播二维码信息)
活动地点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四层报告厅(艺博东门进入)
活动主办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公共教育部
温馨提示
1. 请尊重知识产权,讲座严禁录音、录屏或以任何形式在未经许可的媒介传播,侵权必究。
2. 本讲将严格按照防疫要求举办,根据实际情况,可能临时调整为在线形式。
活动预约
第一步:预约入馆
请识别下方二维码进行购票,馆内展览正常参观。
校外观众:普展门票20元/人,特展门票(含普展)60元/人
校内师生:持校园卡普展及特展免费参观
请长按并识别下方二维码完成登录操作后购买入馆门票
第二步:预约讲座
请长按并识别下方二维码进行活动预约报名
入场说明
1. 预约成功者请于13:50前,从展馆四层西北角进入报告厅(13:30开放入厅,请在入口处微信扫码签到成功后进入)。
2. 需遵守馆方秩序安排,请勿占座。本馆实行全面禁烟,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主讲嘉宾
—
仝 涛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2008年获得德国蒂宾根大学考古学博士学位。近年主要从事青藏高原“前吐蕃时期和吐蕃时期”的考古发掘与研究工作。2012-2015年主持西藏阿里故如甲木墓地和曲踏墓地的发掘,入选2014年度国家文物局“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六大考古新发现”。2018-2019年主持发掘青海乌兰泉沟吐蕃时期壁画墓,再次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六大考古新发现”。
主要代表作包括The Silk Roads of the Northern Tibetan Plateau during the Early Middle Age (from the Han to Tang Dynasty) as Reconstructed from Archaeological and Written Sources, Oxford: British Archaeological Reports, 2013;《青藏高原丝绸之路的考古学研究(上、下编)》,文物出版社,2021年;《青海都兰热水一号大墓的形制、年代及墓主人身份探讨》(2012)、《欧亚视野内的喜马拉雅黄金面具》(2015)、《西藏西部的丝绸与丝绸之路》(2017)等。
内容提要
—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考古资料证明,中古早期的青藏高原并非是一座隔绝于世的孤岛,虽然其文化面貌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性,但与周邻区域之间的文化交流非但没有停止,而且愈演愈烈,对青藏高原古代文明的发展进程产生了可谓是决定性的影响。青藏高原的北部和西部地区作为最贴近欧亚大陆丝绸之路主干道的区域,逐渐融入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洪流之中,并最终在唐/吐蕃时期形成了贯通东亚、中亚和南亚的高原交通网络。
在众多的贸易商品中,远距离输入的奢侈物品诸如金银制品、丝绸和各类珠宝自然成为不可替代的文化载体,这些物品易于携带、颜值和价值都较高、并能长久使用和保存,往往被视为其所有者身份地位的象征。从考古发掘的情况来看,它们在交通要道上的商贸重镇和十字路口有较为集中的分布,最具代表性的区域包括青海柴达木盆地东南缘和西藏阿里札达河谷地带,这两个区域分别在吐蕃和吐蕃之前相当长的时期内是高原人群通往外部世界的窗口和桥梁,来自中原内地、中亚、西亚和南亚的文化因素,源源不断经由这些区域输送到资源匮乏、发展相对滞后的高原腹地,塑造和影响着高原人群的宗教信仰、审美取向、甚至是社会结构。
为配合本馆正在展出的“异彩纷呈:古代东西文明交流中的玻璃艺术”特展,本次讲座是“异彩纷呈·文明互鉴”系列学术讲座之一。
直播时间
—2022年4月9日 14:00-15:30
直播平台—清华艺博官方微博
请长按并识别二维码
关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官方微博
搜狐视频 · 看展
请长按并识别二维码
进入直播平台
在艺直播
请长按并识别二维码
进入直播平台
艺度直播
请长按并识别二维码
进入直播平台
书艺公社
请长按并识别二维码
进入直播平台
上海书画出版社官方视频号
请长按并识别二维码
进入直播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