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推荐 | 张绪山:近代“权力腐败论”思想的形成及其社会意义

清华大学新人文讲座

世界史系列专场第十二讲


演讲题目

近代“权力腐败论”思想的形成及其社会意义

演讲人: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  张绪山 教 授

主持人: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  曹 寅 副教授

日 期:2022年4月7日(周四)14:00

地 点:六教6C102教室

主办单位:清华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

1.jpg

演讲人简介

张绪山,1991-1998年留学希腊,先后就读于萨洛尼卡亚里士多德大学语言学院和艾奥尼纳大学历史考古学系,1998年获博士学位,1999年回国。现为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学系教授,清华大学学位委员会(人文学科)委员,北京大学希腊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南开大学东欧-拜占庭研究中心兼职教授。2007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研究领域涉及欧洲中古史、拜占庭史、中西交流史等,著有《6-7世纪中国和拜占庭帝国关系》(希腊文,雅典1998年)、《中国与拜占庭帝国关系研究》(中华书局2012年)、《史学管见集》(三联书店2018年)、随缘求索录(商务印书馆2018),研究论文数十篇;译作包括《东域纪程录丛》(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中华书局2008年再版)、《封建社会》(商务印书馆2004年)、《何为封建主义》(商务印书馆2016年)、《国王神迹》(商务印书馆2018年)等。

演讲内容简介

近代以来“权力腐败论”思想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人类社会取得的最重要的思想成果之一,是现代社会奉行的基本政治原则之一。“权力神圣观”与“权力腐败论”分别代表了前现代与现代社会两种不同政治伦理。

前现代社会的“权力神圣观”是现代政治制度建设的最大障碍之一。若“权力神圣观”一日不消,则“权力腐败论”断不可能深入人心;若“权力腐败论”不能深入人心,则权力约束与制衡制度的建立就没有群众心理基础与法理依据;若权力约束与制衡的制度不能确立,则权力的嚣张就不可能得到根本遏制,“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理想就是空谈。中国现代政治建设的完成需要众多必要条件,而“权力腐败论”的确立和深入人心,则是最重要的前提条件之一。


原文链接:讲座推荐 | 张绪山:近代“权力腐败论”思想的形成及其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