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预告 | 赵金刚:中国哲学经典研讨班

中国哲学经典研讨班

任课老师:赵金刚

课程信息

课程编号:44720073-4

课程名称:中国哲学经典研讨班

上课时间:星期五(全周)9:50-12:15

上课地点:三教1205


教师简介

1.jpg

图 | 赵金刚老师

赵金刚,河南安阳人,清华大学哲学系副教授。201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导师为陈来教授。同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合作导师为李存山教授。2016年7月,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2020年1月,调入清华大学哲学系,现为副教授。研究方向:儒家哲学、宋明理学、春秋学。著有《朱熹的历史观:天理视域下的历史世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8年版)等。


课前访谈

1.本门课程大致会以什么形式展开?

本门课程大概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阅读文本,就是读一些魏晋玄学经典的文献。到时候我会选出来这些文献的具体内容,以大家讲读和我带着大家读为主,不会让大家直接去啃,逐渐训练大家阅读古文的能力。因为我觉得大家现在直接面对古文的阅读能力需要提升,所以需要在这么一个过程当中锻炼一下。因此,有一次考核是在课上会直接给一个短篇,让大家自己试着在没有标点的情况下点读出来。因为从没有标点到有标点过程是对大家文言文语感的一个训练。此外,我也会把古代汉语学习的一些训练融入到前一部分当中,比如文本的结构性阅读、如何利用一些工具去读这些文献等等。这是前半部分的一个设计。

后半部分的设计主要涉及到近代经典的对魏晋玄学的研究。近代的学者对于我们读过的这些文献,尤其是这些人物怎么看待?我大概是以这个为思路,以汤用彤先生、冯友兰先生、牟宗三先生这些近代的人物的研究为主,采取另外一个形式,也就是把所有同学分成四个组,根据各自的兴趣在《人物志》、王弼、郭象、阮籍和嵇康几个主题中进行选择,然后先进行阅读。比如阅读《魏晋玄学论稿》当中汤先生怎么分析王弼,然后看牟宗三先生怎么分析王弼、冯友兰先生怎么论述王弼。随后把近代的关于王弼的论述集中起来,去分析他们的论证思路。我也打算学一下写作中心面批的形式,就是每个小组在组织最后要报告的东西的时候,可以和我抽时间单独聊聊。我会帮着大家分析文本,一起对文本当中的东西进行一次讨论,进行几次阅读,然后在这个基础之上,帮助同学在理解他们的研究思路。因为如果同学选择了王弼这个主题,就不仅仅要读课上我带着大家读过的一点儿,而是需要再扩大一下对王弼原始文献的阅读,在这个阅读的基础之上再结合研究,谈一下对整个王弼哲学的看法和观点。这个是属于到后半学期最后四节课的内容。

2.jpg

图 | 竹林七贤


2.具体而言,在课上会选用怎样的文本进行研读?

文本选读会适量。比如说以王弼为例,会用一节课研读《周易略例》,然后顶多再选《周易》的乾卦王弼注王弼《老子注》的第一章、第三十八章,这几章一起来读一下,看一下王弼是如何对老子进行一个注释的。比较轻松的可能会在《世说新语》这节课,把《世说新语》当中可能跟这些哲学家与思想家有关的,或者能够体现整个魏晋风度的部分选出来,可能会读的多一些,因为这个难度不大,又算是古代的“段子合集”,所以你们读起来会比较容易。《人物志》,也只会选一两篇。《人物志》难度也不是太大,但是是一般研究魏晋玄学的切入点:从《人物志》带来的风格转换去切入,这个是从传统玄学研究方面来看选《人物志》的原因。


3.课程希望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对同学有怎样的期望?

第一个目标,当然是方便大家对魏晋玄学有更好的了解,因为从目前来看,中国哲学研究比较薄弱的是魏晋玄学,做的人不太多,也希望如果同学们有兴趣,可以选择魏晋玄学作为一个方向去探索一下。第二个就是即使大家将来不做魏晋玄学,我也特别希望这个课能够起到半个古代汉语的作用。因为在这个课当中会结合中国哲学文献的特点,方便大家下一步阅读中国哲学文献中的文言文。第三个目标,就是了解中国哲学当中的研究传统和一般的研究方法,因为后边让大家综述和阅读的那几家,在魏晋玄学研究,甚至在中国哲学研究当中,也都采取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在这样一个研究传统的比较和对比当中,也了解中国哲学研究的多元性和丰富性。这个大概是初步设定的几个目标。总之是以训练为主,以基础能力的提升训练和方法训练为导向。


课程详细信息

本课程以魏晋玄学为主,研读魏晋玄学主要著作和研究著作,原著包括《人物志》《世说新语》《王弼老子注》《郭象庄子注》《嵇康集》。研究性著作为汤用彤《魏晋玄学论稿》、牟宗三《才性与玄理》、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余敦康《魏晋玄学史》。

进度:

第一讲 魏晋玄学的兴起

第二讲 《人物志》选读

第三讲 《世说新语》选读(两次)

第四讲 《老子注》选读(两次)

第五讲 《周易注》选读(两次)

第六讲 《庄子注》选读(两次)

第七讲 《声无哀乐论》

第八讲 专题报告一:《人物志》

第九讲 专题报告二:王弼

第十讲 专题报告三:郭象

第十一讲 专题报告四:阮籍、嵇康


考核方式: 

一、标点一份古籍文章,20%(随堂);

二、将一篇文献翻译为现代汉语,30%;

三、研究综述与课堂报告,40%;

四、课堂参与,10%.


教材及参考书: 

原著包括《人物志》《世说新语》《王弼老子注》《郭象庄子注》《嵇康集》。研究性著作为汤用彤《魏晋玄学论稿》、牟宗三《才性与玄理》、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余敦康《魏晋玄学史》。


原文链接:课程预告 | 赵金刚:中国哲学经典研讨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