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USE 2022 WINTER
第十五届中美大学生交流活动
Social Action Across Boundaries
项目简介
中美大学生交流活动创立于2007年,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哈佛大学三校学子共同发起。自2017年起,麻省理工学院和韦尔斯利学院先后加入到筹备团队中,形成了多校联动、传承奋进的跨文化交流局面。项目旨在为两国青年搭建一个自由的交流平台,让参与者深刻感受文化差异,体验思维碰撞,分享先锋观点,触摸时代发展。
每年 IMUSE 组委会在波士顿和北京分别举办冬季和夏季两次活动,分别开展为期一周左右的交流活动。中美代表相聚共同讨论世界时势。期间,15-20位中国代表与15-20位美国代表会通过实地考察、企业参访、探讨辩论等方式,在沟通中增进理解,在互动中建立友谊。2020年夏季活动起,由于疫情原因活动暂时转入线上,并拓展了访谈、播客、研讨等新的活动形式,为后疫情时代的青年交流提供了全新视域。
2022冬季
活动详情
活动主题
Social Actions Across Boundaries
在这个冬天,针对Social Action Across Boundaries 社会运动 相关的话题LGBTQ、慈善、NGO/NPO、女权运动等等,来自中美的各15-20名年轻人将相聚云端,共同探讨“向善而行”的可能性。
如果你也对这些议题感兴趣,那么快快加入我们,为创造更美好的未来贡献你独特的青年力量吧!
活动安排
• 预计活动时间:1月16日至1月22日
每天早晚 9:30-11:30(北京时间)
8:30-10:30(美东)
•活动媒介:ZOOM线上平台
• 活动形式:讲座、研讨、Alumni访谈、线上沙龙
• 讨论话题:
学生代表们将根据专业和兴趣被分至三个话题组当中,在与嘉宾和导师进行探讨之后,代表们将分别针对三个子话题入手,自行寻找子话题下更具体实际的领域进行细化研讨,并进行相关研究。
• 活动成果:
Policy政策组需产出一篇关于所选主题的文献或案例报告。
Technology 技术组需在所属的主题当中制作出一个技术相关的产品的模型汇报或一篇关于所选主题+与科技有关的文献或案例报告。
Art & Culture 艺术文化组需在所属的主题当中制作出一个与艺术文化相关的产品(展览、画报)的模型汇报或一篇关于所选主题与艺术文化有关的文献或案例报告。
或者小组成员可以以心仪的形式(如视频、slides)共同完成一个记录本次活动经历、观点与想法的变化的总结。
如果产出为文献或者报告,将择优投稿至UCBRC(US-China Better Relation Coalition)中美校际期刊。
2022冬季
部分嘉宾介绍
最终名单将于活动开始前确定
Taylor Fravel
麻省理工学院安全研究(SSP)项目负责人
Arthur and Ruth Sloan Professor of Political Science
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NCUSCR)董事会成员
他长期关注中国的军事国防战略,尤其关注与中国国防战略紧密相关的周边安全问题。一方面,他对于中国的海上安全战略,特别是在南海区域的策略和应对方式有长期研究,另一方面,他也对中国在周边陆地边境的安全问题也有所关注,包括近年来争议再起的中印边境问题等。傅泰林对相关问题的研究,使得每次在中方与其周边亚洲国家产生领土或海洋争端时,其意见和评价备受媒体关注。
他对中国国防发展的关注也体现在了他的著作中。2019年出版的《积极防御:1949年至今的中国军事战略》(Active Defense: China’s Military Strategy Since 1949)中,傅泰林回顾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国防战略的几次调整,指出每一次战略调整背后都有国际环境和军事战争的变化,以及党内形势的不同演变,并以此作为一个典型的案例分析来研究国家为何选择调整国防政策。
除此之外,近年来傅泰林还发表过《中国的“世界一流”军事野心:原因与影响》,《次级战略方向的稳定:1962年后中国与印度的边界争议》,《危险的信心:中方对核战争升级的看法》,《穿针引线:南海争端与中美关系》等学术论文。
王侃瑜 Kanyu Wang
作家、学者、编辑
她用中英双语写科幻小说、非虚构作品和学术论文。她曾多次获得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彗星科幻国际写作竞赛、上海作家协会年度奖励作品等。她的小说见于各种杂志和合集,及个人小说集《云雾2.2》和《海鲜饭店》。她的学术/评论文章见于《矢量》、《新文学评论》等。
她是中国科幻研究中心旗下杂志《世界科幻动态》及英国科幻协会的批评期刊《矢量》的中国科幻专号的特约编辑、《春天来临的方式和其他故事》(首本全女性和酷儿阵容中国幻想小说英译选集)的联合编辑,以及《<流浪地球>电影制作手记》的英文版编辑。
何以生
慈济基金会人文志业发展处主任
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台湾资深新闻主持人兼制作人
多次代表慈济前往各国大学进行专题讲座;2011年于哈佛大学商学院发表“慈济赈灾理念与模式”。曾亲自参与尼泊尔大地震、日本311大海啸、汶川大地震、台湾八仙尘爆事件等,亦投入救灾协调中心运作。着有《一念间》、《善经济》、《环境与宗教的对话》等书。制作《清水之爱》世界骨髓移植史影片,获国际艾美奖最佳亚非地区新闻纪录片。
陈楸帆 Stanley Chan
毕业于北大中文系及艺术系
科幻作家、编剧、翻译、策展人
曾多次获得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中国科幻银河奖、世界奇幻科幻翻译奖、亚洲周刊年度十大小说奖等国内外奖项,作品被广泛翻译为20多国语言,在许多欧美科幻杂志均为首位发表作品的中国作家,代表作包括《荒潮》、《人生算法》、《AI2041》等。现为传茂文化创始人。
Josephine Lau
非营利组织Serica Initiative 执行董事
Josephine 拥有在美中全球健康慈善领域工作的经验,之前曾在 Davis Polk & Wardwell 和高盛 (Goldman Sachs)从事法律工作。她还曾在彭博财经(Bloomberg)记者,报道中国机构投资者和对外投资。
Alex Urist
SupChina新闻、信息和商业服务平台的业务发展负责人他在肯扬学院学习并获得中文和经济学学士学位后,在北京生活和工作。
Valencia Xu
《斯坦福社会创新评论》专栏主理人
通过访谈与社群赋能女性创业创新者
社会创业者,设计思维导师。专注于“月经健康和卫生”的社会创新组织月事骄傲创始人,以研究与实践改善“月经贫困、月经羞耻”为相关者创造安全卫生体面舒适的经期生活。斜杠作家与剧场导演,小说作品曾发表于《光明日报》、《新华文摘》等。
参与代表
招募说明
报名要求
a. 在读本科生及以上学历
b. 具备学术英语交流讨论的能力,紧跟中美关系热点时事,对相关话题抱有兴趣和热情
招募流程
申请者需要提交个人中英双版简历至imuse2022winter@163.com(其中需包含自己的联系方式,如邮箱、手机号码等必要信息)
材料提交
截止日期: Priority deadline: 2021.12.05
在截止日期后以rolling-basis继续录取(录满为止)
如有问题,请邮件至1500681449@qq.com
点击 “阅读原文”,可以获取报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