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写给习主席的一封信说起

编者按

中国青年应该更深入的了解中国,而国际青年更应该到中国来看看。

在广东,罗志成感受到了中国的创新发展以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在革命圣地西柏坡,他了解到中国共产党党史,进一步认识了中国能取得如此成就的原因。这坚定了他留在中国的决心,也让他希望通过书信的方式向习近平主席致以敬意和表示感谢。

「2021年8月1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给“国际青年领袖对话”项目外籍青年代表回信,对他们积极到中国各地走访、深化对华了解表示赞赏,鼓励他们加强交流互鉴,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青春力量。」来自哥伦比亚,今年27岁的罗志成(Jonathan Lopez)便是其中一员。2018年,他来到清华大学在苏世民书院攻读管理学硕士,毕业后他进入字节跳动从事TikTok的拉美战略工作。在接受采访时,他讲出了来自他的中国情愫与时代梦想

1.jpg习近平总书记给“世界青年领袖对话”外籍代表的回信

中国的发展速度与活力令人惊讶

说起来到中国的第一印象,罗志成常常谈起自己到达上海,第一次踏上中国土地时的情景,告别家乡跨越半个地球的他,在上海的街头发出感叹难以想象这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的面貌。过去的中国对他来说是陌生的,从书本与网络看到的只言片语使得这片土地显得格外神秘,可是在真正感受到她的活力后,罗志成很快就爱上了这片土地。

在华三年,罗志成随“国际青年中国行”走遍了中国的大好河山,从广东到河北,丰富的实践活动让他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这片土地的厚重。在广东,罗志成感受到了中国的创新发展以及取得的巨大成就;在革命圣地西柏坡,他更是通过了解中国共产党党史,进一步认识了中国能取得如此成就的原因。这两段经历让他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了解到中国国情和发展道路,更是坚定了他留在中国的决心。

作为一名管理学的学生,中国友好便利的营商环境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走访广州南沙自贸片区这扇粤港澳大湾区窗口后,他惊叹于大湾区所展示出的中国速度和成就,他感叹“当地政府为港澳和海外的创业者提供了走进内地市场的机会,众多国际商贸人才得以聚集在这里,我非常希望自己以后也能成为一名国际商人,在这里创业发展...来到中国后越发惊叹于这里的科技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移动支付、线上贸易以及先进的公共服务体系,可以这样说,现在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已经走到了世界的前列。”」

在西柏坡,中国共产党的成就与发展历程也让他感悟到了一个百年大党辉煌伟业的原因与经验,“在西柏坡,我了解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以及一百年前中共领导人的远大理想是如何将中国改造成如今的模样。”

种种这些,无不坚定了他留下来继续感受与融入这个充满活力社会的想法,也让他燃起了学成归国建设家乡的远大理想。

2.jpg

罗志成在“国际青年领袖对话”活动发言

全球化遇到了困难,但这不是转折

作为国际青年领袖,罗志成对世界同样也是十分关心。新冠肺炎疫情以来,世界格局与秩序遭遇到重大冲击,对此,罗志成认为既是挑战又是机遇。“诚然,基于不同的文化社群、不同的国家立场,大家对于全球化有不同的看法,但我认为国际合作、互联互通仍是未来发展的趋势。虽然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化发展带来巨大冲击,但疫情也倒逼着线上技术、电子商务蓬勃发展,而这也有助于加速全球化进程,因此我依然相信全球化脚步是不会停下来的。”

面对当下依然在海外肆虐的疫情与遭遇波折的全球化,他坚信世界能够共同渡过难关,而中国的团结与发展也让他对未来更加的自信。「“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的经验同样十分令人敬佩,人民在政府的引导下合作、遵守,每个人都向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在一条道路上前进。”」技术+团结”,罗志成相信人类的智慧与努力终究会战胜我们所面临的困难,未来的世界依然会不断地向着更加团结、更加多元、更加国际化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迈进。

3.jpg

罗志成在中国


世界的青年应该更加了解中国

中国的青年也应该积极走向世界

世界那么大,遥远的中国对世界上很多的青年来讲都难免有陌生感,罗志成身边许多青年希望能到发达国家工作生活,很少有人愿意前往发展中国家或者其他国家地区,包括中国。罗志成曾经也是这样的想法。他认为,这种印象的形成是由于很多国际青年都是通过网络新闻认识中国,这种了解方式不够全面。

真正到中国来后,他发现之前通过互联网对中国的了解非常局限,在中国他产生了学习中文的热情,被中国传统文化深深吸引,更惊叹于中国科技创新的飞速发展,“这里的创业创新氛围深深吸引了我,中国已经孕育出了很多成功的创新型企业,我希望能向这些企业学习, 并且在这里创立自己的企业。”

当谈及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时,罗志成认为,虽然不同文化间存在差异,但这些差异不应该成为我们沟通的障碍,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共同分享的文化价值能够将我们凝聚在一起。初次来到中国时,正好临近传统节日春节,第一次在中国见到浩浩荡荡的春运返乡大军,罗志成深受感动,“在拉丁美洲,家庭是十分重要的,在中国我感受到了同样真挚的家庭氛围与情感”。初到中国的他通过这里的人们对家庭的重视,跨越万水千山感受到了同样的人文情怀,脚下的大地也变得亲切了起来。

到了清华,这座校园的人文关怀也使得原有的文化差异消弭于无形。从与网上支付格格不入,到在潘庆中与高旭东教授等人的帮助下逐渐融入,无论是学业还是生活,清华的老师和同学们如一个家庭一样给予他无微不至的关怀与帮助。在清华每逢社团招新时,道路两旁的众多社团让他找到了与自己有着相同爱好的朋友们,在春节假期学校的关怀也让离家的他在万里之外感受到了一丝家的温馨。「罗志成相信,像他一样越来越多的国际青年会在中国找到家的感觉,同时也希望更多的中国青年走向世界,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

正如他第一次体验到中国的高铁列车一样,今日的中国正如一列飞速向前的“子弹头”列车一般,高速、先进、充满活力、永不停息,而无数像罗志成一般被中国吸引来的国际青年人才,也不断地在这片大地上学习和成长,相信未来他们会如同罗志成一般,感受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无限魅力,充满活力的投入到中国和他们家乡的发展建设中,让和平与发展的主旋律响彻寰球!

4.jpg

与世界相连,我们在路上

正如罗志成一般,清华的校园里有着众多自海外而来的学子,而清华大学研究生团委也一致致力于让国际学生更了解中国,让中国的学生更加走向世界。暑假期间开展建党百年实践专项活动,引导更多的海内外同学在实践中认识中国、理解中国、改变中国。

在即将迎来的秋季学期中,中美青年对话即将在清华举办,海内外优秀学子齐聚清华园,增进相互理解与国际交流,为共同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助力!


原文链接:从我写给习主席的一封信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