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下午,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执行院长高虹做客第十二届学生创新领袖训练营“领客学堂”,为营员们带来“全球胜任力”主题讲座。
高虹首先从波音787的制造过程展开,阐述全球胜任力的重要性。她指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十九大报告、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均提到了全球视野和跨文化理解,全球胜任力已成为人才素质的新维度,也是教育使命的新维度。
高虹作报告
基于《清华大学全球战略》,学校提出了全球胜任力培养的框架体系。高虹从认知(Cognitive) 、人际(Interpersonal) 和个人(Intrapersonal) 三个维度对全球胜任力的内涵进行了阐述。“认知”维度强调学生对世界知识与全球议题的理解和世界语言的掌握;“人际”维度要求学生保持开放与尊重的心态和跨文化沟通协作精神;“个人”维度引导学生具有文化自觉与自信,诚实守信,承担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责任。
关于如何培养全球胜任力,高虹讲到,学校通过课内学习、课外学习、课外生活三个环节,课程、研究、实践三种主要形式,以及境外、本土两地培养,为全体学生提供国际化培养机会,将全球胜任力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融入培养全过程。
通过两个情境测试,高虹向同学们展示跨文化真实场景下如何有效交流沟通,通过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教育中的“国际元素”,鼓励同学们主动寻找机会,培养自己的跨文化理解和沟通能力。高虹指出,国际化办学是把国际、全球和跨文化维度融入学校办学使命和实践的过程。国际化办学不但使我们有机会走向世界,同时也让世界走近我们,促进了本土国际化,为同学们提供国际化的氛围。
讲座现场
讲座结束后,高虹与同学们互动交流,一一解答同学们提出的疑问。高虹希望,同学们在国际交流过程中要有文化意识,要理解和尊重文化差异,能跨文化有效交流和沟通。在与不同文化背景的国际学生交流时,难免存在不同意见的情况,要学会站在对方的立场理解别人的观点和想法,坚持原则,坦诚交流,化解矛盾。高虹表示,如今的国际交流更加平等、包容,期待同学们着眼全球思考,立足本土行动,努力成为具有全球视野、勇于开拓创新的高素质人才。
营员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