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龙预告 | 岁月与文明——何以工科而人文

1.jpg

岁月与文明——何以工科而人文

一百五十年前,仅仅是在华北平原上修筑一条简易的运输铁路,也会招致绝大部分的晚清文化精英的坚决反对。而到达二十一世纪的开头,这个国家业已成为全世界范围内转化、运用科研成果最为畅通无阻的地区。在这一百五十年间,数以亿计的中国人以全部的生活为代价,对“工业”所代表的现代科学进行了艰苦的思考与实践。西北戈壁的发射架与上海的共享自行车,至今仍遥相呼应,为我们昭示着其中的凝合与张力。正如“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这一句口号支撑着《三体》中的地球人走出了极限耗费实力的“大低谷时代”,继而转向“第二次文艺复兴”的繁荣发展。然而,刘慈欣对“岁月与文明”的拷问实际上并没有一个有效的解答。当下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推动着整个社会向前发展。2020年席卷全球的新冠几乎唯独在中国得到驯服,一个如臂使指的工业体系迅速发挥作用,基建、生产、运输多线齐发,猖獗的疫情被控制在了一定范围内,与此同时,中国居然按期完成了脱贫攻坚。究竟是什么创造了“中国奇迹”?

对于“工业”怀以宗教般虔敬的“党众”而言,社会意识形态应适应于先进的生产方式,在其眼中,不断提升社会整体生产力,才是人类发展的真正的核心动力。在可观的历史脉络中,近代以来的中华民族正是通过实现工业化而起死回生,在列强的围剿之中完成了革命建国的伟业。而这一进程在其短促时限的映衬下,愈发震古烁今,余威不绝。这既令我们拥有了完成工业化的最核心的财富:全球最多的高素质劳动力,在有利于本国人民之外,亦进一步让所有第三世界国家也享受到工业化的成果,从而使得中国的普世价值成为一个具有实质内容的话题。

与此同时,面对技术对日常生活的深刻渗透,科技畸变与无限权力之间的幽暗联系,我们是否可以平心静气地在万众欢歌中问一句:工业化是否是改善社会问题的一剂万能药?在这样一个科技爆炸、物质泛滥的时代,作为人类思想结晶的“人文”,又应该将自己摆到怎样一个位置上呢?

2.png

人文与工业之间的百年激荡,正是与中国之近现代携手共行的清华大学的缩影。1952年的院系调整中,清华的文科院系陆续被调整到其他院校,由多院制的综合大学变成了多科性的工业大学,开始肩负起培养“红色工程师”的使命。曾经作为“国学”发祥地的清华大学,在公众认知中多窄化为一句“以工科著称”而已。毋庸置疑,清华的厚积薄发的理工科基础,为整个国家的科技建设缔造了辉煌的基础。而近年来,清华也逐渐开始回复曾经的文科传统。正好是五年前,邱勇校长在第一期“人文清华讲坛”的开坛致辞中,喊出了“下一个百年,清华将更人文”的呼号。那么,在这样一种特殊的背景下,清华的“工科”与“人文”之间,又应该如何实现相互促进呢?亦如冯友兰先生为“西南联大”所书写的碑文“惟我国家,亘古亘今,亦新亦旧”,古今新旧的思考已经融入了清华人的血脉。有鉴于此,我们组织了这场跨越学科壁垒的对话,以真诚的态度,面对大转型时代中科技与人文的种种问题,以身及国,向这座凝结着百年思想的中国之大学,致以思想的敬意。3.jpg


嘉宾介绍

01主持人:赵金刚


2005-2014年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就读,获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学位,博士论文为《天理视域下的历史世界——朱子的历史观》,论文导师为陈来教授。2014年7月,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合作导师为李存山教授。2016年7月,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2020年1月调入清华大学哲学系。

02  引言人:陈楸帆

1.jpg

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语言文学专业、艺术学院影视编导专业双学位,为中国更新代代表科幻作家之一,以现实主义和新浪潮风格而著称,被视为“中国的威廉·吉布森”。作品曾多次获中国科幻小说银河奖、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长篇小说金奖、科幻奇幻翻译奖短篇奖等国内外奖项。现为传茂文化创始人。

03引言人:贾立元

2.png

贾立元,笔名飞氘,科幻作家,文学博士。清华大学中文系副教授。著有短篇小说集《中国科幻大片》、《去死的漫漫旅途》等。主要研究方向为科幻文学,曾在Science Fiction Studies、《文学评论》等期刊上发表文章。

04引言人:周安安

3.jpg

凯风基金会学术策划。曾任澎湃新闻·思想市场记者、《文化纵横》杂志副主编。主要研究兴趣为新媒介技术条件下的文化与政治、信息技术的社会思想史。

05与谈人:魏姗姗

8.jpg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直博在读,研究方向为生物机械(人体效能增强方向),担任清华大学《探臻科技评论》副主编。

06与谈人:刘琪

9.jpg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管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工商管理。担任清华大学研通社“清华研读间”公众号撰稿人,为清华大学学生全球战略研究协会发起人之一。2018届新加坡淡马锡国际基金会亚洲青年领袖。本科就读于中山大学经济金融学专业,曾任中山大学紫荆诗社部长,代表诗作《紫荆花》发表于长江文艺出版社《世界最初的直觉:中山大学诗歌选》,收录于美国纽约皇后图书馆。

07谈人:姚禹

10.jpg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科学史系博士在读,研究方向为技术哲学和技术思想史。 

第十八期青年学衡沙龙

主题:岁月与文明——何以工科而人文

沙龙时间:2021年4月15日(周四)

下午2:30-5:30

沙龙地点:主楼511教室

校内观众参加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于水木汇上报名

(P.S.:现场观众会有好礼相赠~)

图片11.jpg


原文链接:沙龙预告 | 岁月与文明——何以工科而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