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全球战略 | 全球战略的清华探索 — — 清华大学国际学生工作体系

1.jpg

1月5日下午,清华大学国际学生工作队伍能力提升项目,2021-2022学年度研讨班第四讲在清华大学新清华学堂零层国际交流活动中心开讲。由国际处处长助理、国际学生学者中心副主任刘清伶介绍清华大学国际学生工作体系。

2.jpg

国际处处长助理、国际学生学者中心副主任刘清伶讲座现场

刘清伶从时代发展与教育变革的大背景入手,讲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必然现状,深入全面介绍了自2016年学校实施全球战略以来,对国际学生工作体系的探索、建设、发展、完善,清华大学目前的国际学生培养现状,及国际学生学者中心及各相关部门的职能。

他讲到,在清华大学国际学生工作体系的建设过程中,进行了结构性和方向性深刻变革,推出了诸多创新性举措。一是通过机构改革打通国内学生与国际学生管理体系,实施趋同化管理,明确将国际学生工作体系纳入全校学生工作体系,学校面向学生的多方面管理规定均适用于国际学生;二是完善相关机制,由国际处(含国际学生学者中心)牵头,会同学生部、研工部等部门,按照业务相关性原则确定国际学生相关具体工作的牵头部门和协同部门,教务、外事、学生工作队伍协同做好国际学生的教育管理与服务工作;三是加强入学教育,国内本科新生军训期间国际本科新生同步举办“国际本科新生拓展营”,中外研究生新生教育主题一一对应;四是加强交流融合,如实施中外学生混合住宿,让国际学生参与到学生会、研究生会、社团活动及学校治理中,并开展多种多样的中外交流融合活动;五是推进双语化工作,相关规章制度、部门名称、办公文件等进行双语化,并实现引导标识双语化和服务双语化;六是将国际学生纳入奖励荣誉体系,实施蒲公英计划,发展支持体系实现国际学生全覆盖。同时,他指出,以上举措促进了我校国际学生培养体系的趋同化、职业化、国际化、协同化、专业化发展,促进中外学生培养效果的趋同,但仍面临一定的挑战和困难,需进一步加强趋同管理意识,推进国际学生工作体系进一步完善。本次国际学生工作能力提升研讨班为了进一步促进学员交流互鉴、强化研究工作,设立六个与学校国际学生工作体系发展需求息息相关的研究课题,学员分为六个小组进行专题研究。本次课程中,六个小组的学员在班主任的主持下进行小组发言,陈述选题研究方案及小组分工。选题包括:中外学生趋同融合的现状与建议、疫情背景下的国际学生交流活动开展、跨文化发展支持辅导及危机干预、国际学生发展支持体系的现状与建设方案、国际生培养体系建设现状与完善策略、国际化校园环境建设的现状与方案建议等。现场讨论气氛热烈,别开生面。各个小组轮流对精心准备的研究计划及组内分工进行展示,并将利用寒假期间以组为单位结合现有文献与自身工作撰写调研报告,为我校国际学生工作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3.jpg

研讨班小组学员发言

国际处副处长、国际学生学者中心执行主任吕晓杰,中意设计创新基地秘书长杨庆梅,学生学者中心副主任、国际处处长助理刘清伶听取汇报并进行点评。

吕晓杰强调,国际学生工作能力提升研讨班是一次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各个课题小组一定要在选题基础上结合工作实际,研究工作、促进工作。

杨庆梅表示,学校举办这次国际学生工作能力提升研讨班是十分重要的。经过五年的改革和实践,国际学生工作体系已经按照原来的改革目标实施了组织结构性调整和制度、体系及队伍建设,取得了预期效果,国际学生工作进入了新的阶段,希望来自一线的各位老师,从实际工作中提出“真问题”,在研究合作中解决“真问题”,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真正促进国际学生工作在新阶段的提升和演进。

4.jpg

5.jpg

领导专家听取小组发言并进行点评

  本次研讨班由清华大学国际处、学生处、研工部主办,由国际学生学者中心、中意设计创新基地、全球胜任力发展指导中心共同承办。


原文链接:2030全球战略 | 全球战略的清华探索 — — 清华大学国际学生工作体系 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