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核欧能公司
巴黎时间8月26日,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刘井泉老师与10名工程物理系的同学来到了位于法国巴黎La dèfense地区的中广核欧能公司总部。欧能公司的黄远征总经理和张新经理亲切的接待了支队一行人,并与清华大学的老师和同学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左一为黄远征总经理,右一为张新经理)
中广核欧洲能源公司定位为发展除核能以外清洁能源的公司。而中广核在国内的定位是致力核能的全产业链的发展,从铀矿的开采到乏燃料的后处理。
这样的差别是有原因的。首先,在欧洲地区,核电市场已经饱和,公司很难再找到大的核电项目进行投资;再者,中广核除了做好核电以外,也希望能够实现能源的多样化发展,保障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因而,欧能公司在欧洲是主要发展核能以外的清洁能源,从而能够为国内提供清洁能源的技术和采购服务,带动国内清洁能源发展。
欧能公司成立于2014年6月30日,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公司。在欧洲发展目前以收购为主,从而能够迅速在产业链中占据一席之地,再借此条件进行自主研发,最终实现成为一家为欧洲人提供清洁能源的有中国特色的本地企业的目标。
随后,我们前往了欧能公司的全球远程监控及数据分析中心。在这个中心我们可以看到欧能公司下属的全球所有的风电,太阳能发电,潮汐能发电的电站信息,包括其发电功率,风速,温度,气候信息,监控信息等的实时数据信息。所有数据在收集过后还会进行分析处理,再交由工程人员分析可能的故障及其原因。
在全球远程监控及数据分析中心我们感受最深的就是其信息整合能力的强大,海量的各类信息的汇总能让我们预知几乎所有的可能结果,实时的信息收集也能让我们对任何事故作出及时的反应及处理。遗憾的是国内相关软件的设计和开发还不到位,我们还缺少一只“眼”,但我也相信我们很快就能自己设计出我们的“眼”。
在与黄远征总经理的交流中我们了解到,中广核在从一开始的蹒跚学步到现在的自主化率达到80%,预计近5—10年就能全面追赶超越的发展历程中,广核人付出了非常多的努力。从改革开放后筹备广东核电站到现在中广核投运26台机组的过程中,广核打造了一套完成的职业发展方案,可以为毕业的各位同学量身定做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
在交流中同学们提出了一些问题,黄远征总经理也进行了系统的回答。
1、中法核电差距在哪里?
当初中国从法国引进了cpy系列机组,在大亚湾地区建立了两台参考电站。那个时候完全是“小学生”,甚至连办公室的建筑材料都要从国外进口。而后经过四十年的发展,现在我们已经可以自主设计建造运营核电站如华龙一号。
但是差距仍旧是有的,中国现在自主化率大约有百分之八十,还有部分技术还需要法国支持,如核燃料,一些关键的零部件等。此外,软件系统相较国外还有一定的差距。现在核电站主要就是要解决软件的问题。
黄远征总经理谈到:我们现在的差距也在逐渐缩减,法国的路其实和我们是一样的,也是从美国引进CP0、CP1等等核电站,再进行自主研发设计最终完成追赶超越.,所以我们对自己的未来也很有信心,我们完全可以和法国并肩前行。
2、法国四代堆为什么停堆了?
最主要是安全的问题。
法国的钠冷快堆如“狂想曲”,“凤凰”仍然有一定的安全问题没有解决,其材料的可靠性,设备整体的可靠性仍旧是一个问题。
再者,钠冷快堆的投资费用非常大,与我国不同,法国的大规模发展的阶段已经过去了,原有的二代、三代堆已经可以满足法国的电力需求,过于巨大的研发投资也使得法国停止钠冷快堆的建造运行。
3、国内核电和新能源哪个发展更好?
两者都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核电作为非常优秀的基础负荷的电力,我们还是有必要发展一定比例的核能。因而目前核电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当然,核电的建设周期较长是其自身的一个问题。
风电和太阳能作为典型的清洁能源,其投资成本较低,建造工期较短,能够为能源多样性和去碳化提供非常大帮助。但风资源和太阳能本身并不稳定,这也是其限制自身发展的一个很大的问题。
4、欧能公司的员工组成是什么样的?涉密的工作可以交给外国人做么?
欧能公司中大约百分之八十都是本地招聘的员工。由于法国的人种较多,文化也比较包容,公司内部可以交流的语言也有七八种之多,国际化比较高。
中广核作为央企,其安全方面是要有一定的要求。但是在大部分非核能保密的工作当中,公司是充分相信员工的,也相信员工能将工作处理好。
(本文来源:清华大学社会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