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分享 | 从CSC申请UNESCO实习岗位(上)

257158371870924235.jpg

舒洁,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2014级硕士,导师是范红老师。作为2017年应届毕业生,通过申请留学基金委(CSC)成功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在意大利威尼斯的实习岗位。

 

1. 您是怎么通过申请CSC获得国际组织实习岗位的?

我大概是四月初在info和毕业生群里看到相关通知,四月中旬交的材料,随后选择岗位,准备的过程有些繁琐,有点像出国留学的申请,需要你的ps、各种证书简历老师推荐信等材料。然后是笔试,资料符合的申请人会收到笔试通知,笔试时间大概在5月3日,整个笔试需要使用全英文或者法语,笔试试卷是全国评审的,不记名改卷,进入笔试的包括中国学生以及国外的留学生。笔试过了后就只看你的面试了,不采用综合评分制,面试时间在6月6号。刚开始清华有6位同学进入笔试,最后只有我一个人进入了面试。

 

2. 留学基金委的笔试形式和内容主要是怎样的?

笔试的话,是在电脑上做答,用留基委的系统,在学校考,有两道题。第一个是从三个中文的题目选择一个做英文陈述,300-1000字,我选的是关于“一带一路”主题,因为那是我们之前准备过的。第二题则很长,有三四页A4纸那么多的一篇联合国秘书长讲话,要求你进行缩写到300-500字并进行点评。虽然看起来只有两题,但是时间是很紧张的,英文约写1500字左右, 还要读很长的文章,所以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思考太久,像我就是5分钟看题后就开始写。另外要给自己留足时间去提交试卷,要注意电脑是否有问题。比如说我这次是因为电脑少了插件而交不上试卷,是学校通过协商最后用邮件发过去给留基委那边。

 

3. 你是怎么准备这个笔试的?

因为不是很早就有目标去做这个,所以也没有特别去准备。但是我之前一直是在做文化传播,而UNESCO是一个做文化最高的平台,所以之前会有一些基本的接触和认识。当然考前可以突击一下,比如说把UNESCO的几个主题好好准备一下,还有最近的中国和国际热点。因为今年清华将大家组织成一个team一起去准备这次申请,所以我们小组内会把自己各自的熟悉话题都收集一下,然后和组员分享,这样效率更高一点。像我关注的是文化,就刚好有做“一带一路”的notes给大家。在笔试中出现了这个题目,他们可能已经有所了解,而我自己准备则印象更深刻一些。另外,笔试作答时,要注意要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比如国家战略,这些都是我们做国际新闻非常熟悉的,可能视角会更专业一点。

 

4. 需要经过几轮面试?面试中需要注意什么?

面试分两轮,第一轮是留学基金委组织的,第二轮是留学基金委面试后,会向UNESCO推荐你进行面试。不过我没有参加UNESCO的面试,它们就直接给我发录取通知,大概是委员会把我的所有资料给UNESCO后他们觉得比较符合就直接录取了。

留学基金委的面试包括结构化面试无领导小组面试。我现在能记起来的面试问题,第一个就是讲你的motivation。其实我最开始还准备了自我介绍,但是去之前老师再三强调把自我介绍去掉,因为你的自我介绍已经在资料中有了,主要是讲你的motivation,这里我建议一定要突出经验与积累和岗位的match度,而且要将自己最亮眼的经历在自己的motivation中自然的表现出来,这可以引导老师在最后问你关于这些经历的事。比如我曾经在新华社墨西哥分社实习过,他就会问我:在那时你面临最大的挑战是什么?你又是怎么解决的?对于这种跨文化的交流你怎么看待?你会怎么做?他还问了我一个问题就是:你是否遇到了一个伦理上有违你自己本性的东西,又是怎么去处理的?这类结构化面试不针对任何岗位,这些问题其实并不和我的实习主题很相关,不一定是因为我选了文化类的岗位而这样的,这些面试问题可能已有备好的提纲,只是会偶尔添一个和你自己个人经历有关的问题。最后一个问题是:你还有什么想问我的?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如果你把握好了,这个问题可以很出彩,体现出你对这份工作的了解和你的准备。

 247698106447096364.jpg


5. 最后可以问一个问题,你当时问了什么?

我问的其实并不特别出彩,我就问了他们在总部工作和在地方工作有什么区别?如果我真的想要参与到项目之中,我是不是更应该到地方去工作?我尝试传递的信号是:我自己是有目的的,我不是看你的平台很好我就要巴着去,而是我觉得你的平台能帮助我研究我的项目,并能让我深入其中,所以我才会去地方部门。给他一种我是来做事情的印象,而不只是去体验一下,给自己简历添加光彩的一笔,他们也更欢迎这种愿意在地方工作的人。

 

6. 那关于无领导小组面试呢?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

 这个很关键但大部分同学可能比较发憷。具体无领导小组面试环节与中文的差不多,给20分钟,把8个人放在一起,围绕一个题目开展讨论,最后由一个人来汇报。这里面有非常多战略与技术上可以学习的地方。比如说,自己首先要有技术上的一些准备,包括语言,我们清华学生大多知识丰富,反应很快,但是用英文表达往往不太容易表达出来,就会造成减分,而那些外语专业的学生,虽然可能知识不及我们,但是他们表达就很加分。这次老师之前一直告诉我说要open一点,要多说一点,虽然我平常也是一个不怎么active的人,但我记住了,这次就一定要很积极的去表达。8个人总共20分钟,每个人也就2分钟多一点,但有的人多说了就会抢走你的时间,所以在这之中你一定要很积极参与到讨论中,展现自己的思想,要更外向一点。话题上,不是要去争一个对和错,而是你要有自己的想法,同时这个想法要有证据支持。像我们的话题就是“现代社会是不是太依赖于科技了?”,这个话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当时很多人选择“是”,我则选择中立的态度,辩证地看。当然并不是说这个态度就一定好,其实你说对或错都没有关系,但一定要去用自己的积累去支持自己的想法,要有自己独立的观点,而不是跟着别人,重复别人说过的东西。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评委点评的也是这个:“其实我们不是看你们有多么真知灼见,当然这是加分的,但我们更看重的是大家在讨论中扮演的角色。”大家有非常明显的责任区分,比如说有的人是leader,并不是说大家选你当leader,而是你在讨论中自然而然去组织管理,hold住大家;或者有人就去做一个timer,提醒大家时间。当然,还有一种就是比较辅助的,比如说,我们要回到我们的point上来,我们现在进入了哪个阶段,我们的焦点是什么,后面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比如说我就更侧重这个角色,这也是我们职业发展中心的一个老师在提醒我的,在小组面试中,他欣赏的就是大家头脑要清醒,要始终在我们的目标上,而不要过分纠结在一些琐碎的事情上,有时这样带领大家达到目的,反而更能凸显自己。并不是说哪个角色比较好,而是你角色在这个团队中是有担当的、有合作的。最后一点,需要注意在讨论中的manners,就是你的方式方法是否恰到好处,大家要相互尊重和团队协作,而不是要那种压倒性的aggressive。我觉得因为在国际组织中,大家更多的是在一个跨文化背景的情况下在交流,有时候观点本身不重要,而是一个友好的态度可以把事情做成,比如说我们有几个就比较能说,而有几个学生就插不上嘴,被忽略掉了,后来有个同学就说:“我们有个同学老没有说话,我们把最后的机会让给她吧。”大家就很赞同,他的建议就很好体现出了关注团队中被忽视的那个人,他也提醒了我们要谦让一点。

 

7. 您觉得您哪方面特质或者经历让你直接通过了第二轮面试?

我觉得还是自己曾经做的和他们的要求非常match。因为我之前一直是对文化非常感兴趣的,在研究生时期和我的导师一起做过许多跟文化传播、创意文化产业这一类相关的项目。我之后发现自己更想做一些偏向文化人类学的参与式研究,深入到不同的文化群体里去思考。当这个机会出现时,我发现这和我一直在准备和追求的事情是一致的,然后就刚好match上了。

 

记录    李祥瑞

编辑    郭宇博

审稿    郑钰琦

转自清华大学全球治理与国际组织发展协会公众号Tsinghua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