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副总理访问牛津演讲并见证医学研究合作协议签订

图片.png 

Photo by John Cairn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访问牛津,见证了牛津大学与中方合作伙伴之间数项研究协议的签订。

 

在签字仪式之前,刘副总理在谢尔登剧院(Sheldonian Theatre)发表了讲话,强调中英两国要深化人文交流,助推“黄金时代”

 

牛津大学副校长罗伯特·伊斯顿博士(Dr Robert Easton) 说道:“在过去十年间,加大并深化牛津大学与中国的联系,始终位于我们国际战略的核心地位,并将继续是我们未来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片.png

图片.png 

Photos by John Cairns

 

“这些里程碑式的协议将确立今后几十年牛津大学与中国医学研究的合作,并将带动多个重大项目——包括通过与牛津大学合作,在牛津落地的首个海外的中国医学研究院。” 

 

“我们与中国医学科学院(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的合作符合牛津在全球范围造福社会的战略愿景。在和中国医学科学院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将致力于研发新型治疗方法,使全世界数百万人民能够从中获益。”

 

图片.png

图片.png 

Photos by John Cairns

 

在刘副总理访英期间签订的这项协议由牛津大学纳菲尔德医学系(Nuffield Department of Medicine)、中国医学科学院、与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China Scholarship Council)共同签署。

 

目前,牛津大学与中国合作伙伴正在开展多项世界最大规模的研究——例如,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联合进行的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China Kadoorie Biobank,简称CKB项目),通过研究十座中国城市中的五十万人口,来试图发现常见疾病中的基因及环境诱因。

 

 

(以下为刘延东副总理在牛津大学讲话全文)

 

深化人文交流,助推“黄金时代”

 

尊敬的伊斯顿副校长、各位老师、同学们、中国和英国的各个大学的校长们,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大家下午好!(台下掌声)

 

我感到也很抱歉啊,我们代表团让大家久等了。我们刚才刚从皇家科学院参加创新论坛,但是确实不知道这个路程,堵车堵得很厉害,所以啊,不怪我们(台下笑声)。但是,我在这里也是要对大家表示歉意。

图片.png 

Photo by John Cairns

 

今天非常高兴,校方的盛情邀请,特别是刚才伊斯顿副校长做了一个非常好的讲话,回顾了牛津和中国的关系。实际上,我是1983年,也就是三十四年前,我曾经到牛津来过。那个时候,我是中国的全国青联副主席,带着中国青年代表团来到牛津。牛津可能不知道我来,但是我在你们的校园里,我去看了看,真是太美了。今天我觉得挺遗憾,是什么呢?天太黑了,我就不能在你们这个美丽的校园里来照一张相。当时确实看到牛津是非常的美,因为历经了三十多年,又重来牛津,确实感到非常的高兴。而且非常荣幸,能够到访享誉全球的世界名校牛津大学,来和我们老师和同学们见面。

 

贵校在跨越九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中,可以说培养了一大批科学巨匠、艺术大师、和政商领袖、二十七位英国首相毕业于此,五十二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四位菲尔兹奖得主、五位图灵奖得主,都曾经在这里学习或者工作过。

 

贵校与中国的交往也是源远流长的,从四百多年前,第一个留学牛津的中国人沈福宗,到现在有一千多名中国学子在此学习深造,牛津大学可以说见证了中英人文交流的悠久历史。

 

今天,中英高等教育人文联盟论坛在贵校举办,既是对历史交往的传承,也是对我们未来合作的畅想。这对于深化两国高等教育的合作、中英关系的发展,我认为确实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此,我向论坛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向贵校师生,及所有关心支持中英友好的各界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最良好的祝愿。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今年是中英建交大使级外交关系四十五周年。回望历史,中英关系虽然历经风雨,但总体不断向前,开创了不少先例和第一。新中国成立初,英国在西方大国中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第一个与新中国开展贸易往来,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英国是率先与中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欧盟国家。

 

今天的中国已站在新的发展起点,我们倡导推进“一带一路”的国际合作;英国又是第一个申请加入亚投行的西方大国;第一个发行人民币主权债券;还在欧洲的国家中,第一个与中国建立高级别的人文交流机制,所以我们的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也是第一个。

 

这种变革创新的精神,敢为人先的魄力,面向未来的远见,使中英关系走在了中国和西方关系的前列。过去的四十五年来,中英关系经历了一次次的历史性的跨越:从全面伙伴关系,到全面战略伙伴关系——面向全球的21世纪的全球战略伙伴关系,再到21世纪的伙伴关系。所以,中英关系的战略定位不断迈向新的高度。

 

如今,中英的利益高度交融,两国关系应该说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2015年,习近平主席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一个历史性的、非常成功的国事访问。我们说,这次国际访问确实是非常的成功。双方共同开启了中英关系的“黄金时段”。在那次访问中确立了中英是面向21世纪的全球战略伙伴关系,所以那次访问是极其的成功。所以有人讲是三个超级——超级的国事访问的组织,超级的成果,超级的影响,三个超级。

 

去年以来,习近平主席和特蕾莎·梅首相(Theresa May, Prime Minister)两度会面,一致同意坚持中英关系“黄金时代”的大方向。规划了发展的愿景,赋予中英关系更强的时代意义、战略意义和全球意义。

 

目前,双方建立了总理年度会晤、经济财经对话、战略对话、高级别人文交流等高层对话机制。下礼拜,就要进行在北京召开中英经济财经的对话,今年还有中英的战略对话,因此各个领域的交流合作不断地深入。

 

去年,中英双边贸易额达到了743.4亿美元。英国是中国在欧盟内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则是英国在欧盟外的第二大贸易伙伴。超过500家大型中资企业落户英国,中国对英非金融类的投资达到了181亿美元。两国在金融、医疗卫生、高铁、核电这些重点领域的合作,也取得了积极的进展。现在,每天大约有四千人往返于两国之间,超过十六万的中国留学生在英国学习。

 

明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四十年了,中国有三百多万的青年人出国留学,其中有四十万人是在英国留学。还有很多已经回去了,也有的留在国外工作,三百多万海外留学生,在英国的就有四十万。另外有174个孔子学院、孔子课堂落户英国,数量均居欧洲第一。

 

所以,在英国学汉语现在也很热;但是中国有三亿多人学英语(台下笑声)。我们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学英语;而且高考我们三门必考:语文、数学、英语——这是高考的三门。所以我也希望将来英国能有更多的学生能学汉语(台下掌声)。

 

应该说,让我想起了培根的一句话:“黄金时代在我们面前,而不是身后”。因此,中英正在共同的黄金时代,收获着越来越多的金色的果实。展望未来,开启持久开放共赢的中英关系“黄金时代”——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今天的世界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变化的一个时代,中国和英国都在经历着复杂而深刻的变革。中英都是世界主要经济体,也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20国集团的重要成员。因此,在双边和地区以及多边层面,我们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无论时代和世界如何变化,我们对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的充分尊重不应改变,对未来合作前景的坚定信心不应改变。

 

中国古语说,“交得其道,千里同好”。只要我们正确地把握、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相处之道,准确把握两国关系的大局和未来大事,弘扬敢为天下的这种进取精神,增强合作共赢的伙伴意识,就一定能够推动中英面向21世纪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再上一层楼,更多地造福两国人民和各国人民。我们中英的合作,不仅是造福两国,而且也应该惠及世界。

图片.png 

Photo by John Cairns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在中英共同打造“黄金时代”之际,中国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时代。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68年的奋斗,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富起来就是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先生提出改革开放,导致富起来,所以现在中国正在向“强起来”这个目标,实现这样的伟大飞跃。明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前的中国还是一个以农业、以农村为主的国家,人均GDP不足200美元,而今中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而去年人均GDP达到了8000美元——这40年里从200美元到8000美元。当然我们和英国的差距还是很大的,但是我们14亿人口,有7亿人脱贫。因此可以说国家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特别是过去的五年间,中国的经济保持了年均超过7.2%的增速,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增长到了80万亿人民币。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连续五年超过了30%,6000多万贫困人口稳步脱贫。每年差不多1200万人摆脱贫困,创造了6500多个城镇的新增就业。其中,我们有700百万大学生,有500多万的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和高中生。所以每年的就业人口,去年是1300万人,今年估计可能也需要就业1300万人。那么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一个月前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以习近平为核心的新一届的领导集团。全面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规划了中国到本世纪中叶的发展蓝图,确定了到2020年中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小康社会就是要消除贫困人口。

 

那么在2020年之后,再有30年的时间:第一个15年,就是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2050年,就是再过15年,要建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国。这样的一个目标,应该说开启中国未来发展的一个新的征程。

 

第一,踏上新征程的中国追求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应该说,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从我们的人均GDP,从我们东西部的发展不平衡,还有我们还有3000万的贫困人口来看,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最迫切的需要就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现代化。

 

所以,像中国这样14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如何进入现代化,这就是我们下一步要研究的课题。当然每个国家国情不同,但只要是成功的路、有成果的路,就要坚定地走下去。实践证明,中国经过了几十年的探索,也走了很多的弯路,但是我们终于找到了一条正确的路,这样的一个发展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当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过去我们的社会矛盾是什么呢?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和落后生产力的矛盾——过去我们讲落后生产力,但是现在中国经济总量已经世界第二了,说落后生产力已经不符合我们的国情了。我们的问题是什么呢?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像中国的东部,北京、上海,确实现代化的程度很高;但中国的西部、中西部地区的发展还是很不充分的、很不平衡的。

 

因此,现在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在中国的中产已经接近四个亿了——三亿多人。所以对生活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过去只要吃饱饭就可以了,现在大家有了更高的需求。比如说环境方面,像中国的雾霾,群众的反应很大。雾霾的问题,怎么建立美丽中国,另外精神生活的需求,所以文化产业的发展是非常得快,成倍地增长。旅游的人数也是大量的——今年中国出国旅游是1.3亿人次;所以未来5年里,中国将有7亿人次出国旅游。

 

因此,以前我们解决的是“有没有”的问题,现在则要解决“好不好”的问题。中国的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新的发展理念,首条就是创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样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就是要着力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率,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来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经济体系。

 

我们深知,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过去五年,中国研发经费年均增长11.1%,去年达到了1.57万亿,稳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一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创新成果,相继问世,共享经济的规模达到了3.5万亿人民币。现在很多外国朋友讲了,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网购,被评为中国新的四大发明(台下笑声)。

 

今年中国电商的双十一购物节,11月11号,以前也叫“光棍节”(台下笑声),全网一天的销售额接近三千亿,阿里巴巴在前五分钟就达到了一百亿。现在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地涌现,新动能给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了30%。中国的经济正在走上一条实现平稳增长与加快优化升级,良性互补的创新发展之路。

 

第二,迈向新征程的中国,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就是中国现在是13亿9千万人,一个不能少,大家一定要共享改革的成果。这是我们庄严的承诺,现在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达到了2.3亿,占人口总数的14%,各级各类的教育有2亿6千万的在校生,当然我们0-6岁的儿童还有1个亿。所以中国的学生、儿童加起来有3亿5千万人,超过美国全国人口2000万(台下笑声)。

 

所以现在中国面临着“一老一小”,主要的被抚养人口,中国这两项人口加起来相当于英国总人口的七倍以上。中国还有3000多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每年要解决1300多万人的就业,去年到医院看病的就有79.3亿人次。现在中国的基本医保是全民覆盖;过去有的(人)看不起病,不去看病,现在有了全民基本医保以后,看病的人数大大增加,去年到了近80亿人次。

 

所以,如此规模和难度的挑战,应该说世所罕见。我们正在向着全体人民怎么共同富裕这个目标不断地前进,所以我们首先要着眼于做大蛋糕,更要着眼于分好蛋糕,大家都公平地共享。但是首先我们要做好的是做大蛋糕,然后再分好蛋糕。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好地满足人们多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使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第三,踏上新征途的中国,愿为世界和平稳定和发展繁荣,应该做出中国应有的贡献。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我们提出共建“一带一路”的倡议,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互益、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的经济。

 

所以习近平主席讲了,中国以后开放的大门还要开得更大——我们就是要与各国人民一道携手来构建人类利益共同体。我们现在共住一个地球,共生长在一个世纪,所以面临着一些共同的挑战。所以我们要一起,哪一个国家也不能独善其身,也不能独自地解决这些挑战,所以必须各国共同携手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未来的15年,中国预计将进口24万亿美元的商品,要吸收两万亿美元境外直接投资,而且中国对外投资的总额将达到两万亿美元。明年11月,中国将在上海举办首届以进口为主题的进口产品博览会——这不仅是中国首创,在世界范围内也开创了先河。我们希望多进口一点各国的产品,当然我们也很希望多进口英国的产品。所以我昨天跟梅首相聊,我们明年要举办这个进口博览会,我们希望英国的商家能够参加这个博览会。我想中国进一步的开放经济必将为各个国家和各个方面开辟中国的市场与合作搭建新的平台。

 

中国始终以开放的眼光和开阔的胸怀,对待各国的文明创造。会积极地吸收人类文明的友谊成果,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推动多样文明的共存互鉴,和谐共生。

图片.png 

Photo by John Cairns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时代与中英关系的黄金时代正好是历史性的相遇——中英合作,恰逢其时。英国是全球自由贸易的起始,正在努力打造全球化的英国,塑造更加自信、更加光荣、更加开放的形象。

 

中英在支持经济全球化,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改革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应对气候变化等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的合作上,我们的利益更加契合,共识更加明智,合作的领域也是更加的广泛。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纲略新部署,必将给中英关系“黄金时代”创造更加广阔的空间。

 

中国一贯坚持从战略高度和长远的角度看待和发展中英关系。我们期待与英方携手努力、把握机遇、应对挑战。扎实地推进两国各个领域的务实合作,拓展全球和地区合作。沿着中英关系“黄金时代”的大方向,能够阔步前进。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中国人常说:“朋友越走越近”;英国也有一句谚语,“常用的钥匙最光亮”。即使是黄金,也需要经常的擦拭,才能保持闪耀的光芒。

 

我这次访问英国,主要就是落实两国领导人达成的重要共识。与亨特卫生大臣(Jeremy Hunt, Secretary of State for Health)共同组织中英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的第五次会议。从第一次到第五次,我都全程参加了——为的是进一步来推动两国人民的常来常往和相知相识,让中英关系“黄金时代”能够绽放出更多的金色光芒。

 

因为“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中国有句古话:“人之相交,贵在相知。”而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

 

我刚才已经讲过,为什么三十四年前我到英国访问呢?当时,我是访问了欧洲的十一个国家,会见了欧洲八十四个青年的政党团体、社团,和三百多位欧洲青年领袖和青年代表。他们中的很多人,现在已经成为政商学各界的领袖。

 

当时,英国是那次欧洲之行的最后一站。英国的文化底蕴、创新国力、以及民众的热情友好,使我至今难忘。当时,英国青年领袖会带我去看什么呢?看那个青年的punk(朋克;台下笑声)。所以我们两个跟那些朋克一起;你想想看,中国刚刚开放不久,我觉得很奇怪(台下笑声)。但是我跟他们交流得很好;他们说,“我们觉得自己要引发人们对我们的关注,我们青年人有时候被忽视了”。所以,我觉得那次给我的印象还是很深的。

 

那次访问也让我深刻地体会到,增进两国民众,特别是青年人之间的了解互通,对中英关系的未来发展是具有积极性、先导性的作用。当时我结识的青年朋友,后来还当了英国的大臣。所以我觉得,确实,青年的交流很重要。正因为如此,我一直在不遗余力地推动中英两国人民交流。

 

今年,也是中英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的五周年。作为机制方的中方主席,我见证了中英人文交流机制从诞生、发展、到壮大的全过程。五年来,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人文交流机制不断完善,领域也逐步拓宽,收获了丰富的成果。我们从开始五个领域,发展到七个领域,到九个领域;这次,还准备增加妇女和社会平等这两个领域——这样就是十一个领域。

 

我们双方在机制框架下,共签署了五十项合作协议,达成七十二项务实合作,形成了一系列影响广泛的品牌效应。比如像2015年,成功举办了第一个“中英文化交流年”。2016年又共同举办了“纪念汤显祖和莎士比亚逝世四百周年”。汤显祖是四百年前的中国的著名戏剧家,正好是和莎士比亚同年逝世的。这个系列文化活动辐射到了全球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直接受众接近一百万人次。两国还共同设立了联合科学创新基金,共支持了三十七个研究项目,而二百二十多项合作计划。如今,中国上海的数学老师到英国来教小学的数学。英国的足球教练员要到中国去执教——因为中国的足球过去成绩确实比较差(台下笑声)。所以第一次中英人文机制时候,我专门开了一个座谈会,就是英方足球界和英超一起来谈怎么发展(中国足球)。而且,习主席对中国足球也是寄予很大的希望。所以,现在在国务院,我是教育领导小组组长,科技改革领导小组组长,卫生改革小组组长,还一个就是足球改革小组组长(台下笑声及热烈掌声)。所以现在通过我们这个机制,有英国的教练员到中国去执教。现在中国有两万多个足球学校,特别开展足球。我们到2020年,准备要新增七万个球场,让六千万的中小学生踢足球。足球运动确实在中国是非常受欢迎的运动,也是青少年非常喜爱的。这也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两国科学家在共建的实验室开展合作研究——这一点越来越多。现在,中国和各国联合发表的论文中,中英联发的论文占了百分之十二,比例也是挺高的。所以,两国人民的往来日益密切,人文交流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始终走在中国与欧洲国家人文交流的前列。

 

多年的实践证明,人文交流是人民友谊的播种机,国家关系的推进器;应该成为国与国之间分歧最小,共识最多的领域。完全可以为中英关系的“黄金时代”建立强大的正能量和暖力量——暖人心的力量。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大学是推动人文交流的重要部分。近年来,中英两国高校之间建立了全方位、宽领域、多渠道的合作关系;为双方青年学生、教师学者之间的交流互动创造了良好条件。

 

大学,作为培育创新人才的高地,是新知识、新思想、新科技诞生的摇篮,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家园。面对人类社会的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面对深刻调整的国际局势,面对中英关系的“黄金时代”,大学在引领未来中承担着前所未有的崇高使命和历史重任。

 

图片.png 

Photo by John Cairns

 

借此机会,我愿提四点倡议。

 

一是坚持服务大局,助推中英关系的“黄金时代”。大学是社会思想最活跃、最集中的领地、区域。大学的教育引导和思想研究不仅影响两国政治和公众对于中英关系的看法,而且影响着下一代对两国关系的认知。牛津大学是中国问题研究的学术重镇;因此,希望贵校能够发挥优势,带动双方更多的大学和智库,加强对中英关系的前瞻性和战略性的研究,为中英关系的“黄金时代”能够贡献更多的思想和智慧。

 

二是携手创新发展,提升双方务实合作的成果。当前,全球正进入创新的活跃期和密集期。创新资源跨界融合,创新要素也加速流动,创新合作成为时代的潮流。希望中英高校能够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制造2025》,和这样一些战略;同《英国现代产业发展战略》,《英国工业2025》这样的战略能够相对接。用好中英联合科学创新基金,在人工智能、数字经济、创意产业、可再生能源、农业、核能、建筑节能、大气污染、医药健康、面对老龄化、以及抵御自然灾害这些领域加大合作力度,使创新的效益能够最大化。

 

三是扩大人文交流,增进双方人民之间的理解。推动中英关系互信互补互利互惠的轨道上,能够行稳致远,离不开人文交流的支柱性的作用。双方高校应该推动更加广泛的人文交流与合作。所以,我希望能够更好地依托中英高等教育人文联盟这样一些多种载体,促进两国高校之间的交流,来构建高水平的人才培养合作平台、科学研发的合作平台、人文交流的合作平台。能够打造更多的战略性、引领性、标志性的品牌项目,为中英友好系牢纽带。

 

四是聚焦青年的成长,来培育中英未来的发展领导。青年是未来的希望所在,我们应该为两国青年交流畅通渠道提供便利,增强青年跨文化理解和沟通的能力——引导他们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同超越文明纠葛。使中英友好能够薪火相传,为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友谊的种子最容易在青年人的心中生根发芽,所以我希望牛津大学的同学们继续关注中国,关心中英关系,欢迎你们有机会能够到中国走一走。昨天跟梅首相谈时,她也讲到,英国政府要加大对英国青年到中国留学的力度——昨天讲了,现在还在研究之中吧。几万英国学生到中国留学;中国也将会敞开大门提供更多的机会,使更多的英国青年到中国留学。

 

所以,特别欢迎大家能够到中国去,走一走,看一看,能够了解一个真实的、立体的、多彩的中国。我也希望中英两国的青年能够携手奋进,共同为中英关系的“黄金时代”添砖加瓦,增光添彩。谢谢大家。

 图片.png

图片.png 

Photo by John Cair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