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欢迎你,2017新同学!

清华新闻网8月23日电(记者 曲田 高原 徐静 李萌 李含 刘蔚如 李婧 金若莎)葵倾赤,蓼花红,夏末秋初,雨后清风。8月23日,近3800名2017级本科新生的到来,清华园里热闹非凡。 

热烈欢迎新同学!记者 苑洁 摄

各个院系志愿者热情欢迎新生同学。记者 思维 摄

热闹的迎新现场。记者 张宇 摄

这一天,从综合体育馆到网球馆院系报到点,再到紫荆学生公寓,前来报到的新生络绎不绝。领到清华紫的学生卡,穿上院系新生T恤,与憨萌的吉祥物合张影,打开紫荆公寓里属于自己的那扇门……在有条不紊的引导和贴心帮助下,每一位新生初遇清华,一见倾心。

圆梦清华,全面推行大类招生

今年是清华大学全面推行“通专融合、大类培养”的第一年。上午8时许,校长邱勇、校党委书记陈旭,副校长吉俊民杨斌,党委副书记过勇等校领导来到新生入学报到点,亲切看望前来报到的新生及其亲友们,慰问参与迎新工作的师生员工。 

邱勇在院系迎新点欢迎新生。石加东 摄

邱勇一行首先来到位于综合体育馆西侧的网球场院系迎新区,先后到数理类、能源类、机械航空与动力类、化生类、土木类、文理通识类迎新点,看望报到新生与迎新工作人员。在数理类迎新点,邱勇向院系老师仔细了解大类招生后的培养工作变化,鼓励新生在清华追逐自己的梦想。在机械、航空与动力类,邱勇鼓励新同学未来选择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专业,把握大学时光,不断提升自己。

邱勇看望来自甘肃定西的新生魏祥及其母亲。石加东 摄

在综合体育馆“绿色通道”办理处,邱勇仔细询问了家庭困难新生的报到情况和绿色通道申请情况,并向六位同学赠送“绿色通道爱心纪念封”。随后来到紫荆学生公寓区,看望了来自甘肃定西的新生魏祥及其母亲,详细询问报到过程与住宿办理情况。邱勇说,魏祥面对困难的坚强令人感动,身上所体现出来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精神正是所有清华人的追求;培养好每个学生是清华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学校会努力为全体同学提供最好的学习条件,也会密切关注魏祥同学的成长发展。 

陈旭、吉俊民看望刚刚入住的同学们。记者 苑洁 摄

陈旭、吉俊民与新生及志愿者合影。记者 苑洁 摄

 在学生宿舍,陈旭向新生和家长们了解了报到安顿情况。在新生骨干、计算机大类新生王欣然的宿舍,陈旭仔细询问了参加新生骨干营的活动感受,希望新生骨干能帮助舍友一起尽快熟悉校园,过好在清华的每一天。

全面推行大类招生、培养和管理改革,清华大学今年将纳入本科招生的所有专业整合为16大类,专门成立大类培养领导小组,由校长邱勇担任组长,并聘任各大领域内的知名学者担任首席教授。按大类招生既减少了考生填报志愿的盲目性,又给考生更大的选择自由权,打破了学科界限,有利于交叉型、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培养。

“通专融合、大类培养”的理念贯穿于整个大学培养阶段。大一阶段,所有学生将接受大类统一的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导引课程、专业基础课程等,在大一结束前完成专业确认,并在大二进入相关院系开始专业学习。从具体招生情况来看,各院系大类招生后对考生吸引力进一步增强,许多高分学子能够根据自己的人生规划、从自身的兴趣特长出发选择专业,专业志愿呈现出更加合理均衡的分布态势。16个大类均录取到各省(市、自治区)的文理前十名高分考生,我校录取的各省(市、自治区)的文理第一名学生按兴趣特长进入了10个大类专业学习。 

在2017级本科新生骨干训练营中,新生同学进行主题展示。

新生报到后、军训开始前的三四天,是让大家熟悉学校各方面情况的集中入学教育阶段。各专业大类均安排了培养方案宣讲环节,以宣讲会、见面会等形式为新生提供第一手大类培养信息。此外,结合大类招生培养和管理的新形势,学校还将在2017级新生中开展包含10个专项的“大一行动计划”。计划以清华文化和院系文化熏陶为基础,引导学生养成良好习惯、适应大学生活,加强新生班团集体建设和党建工作,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还有更多清华长聘教授、长江学者、杰出青年获得者走上了新生班主任的工作岗位。刚刚走进清华园的新生们,有机会在第一时间就与本专业的“学术大牛”对话交流,领略大师风采,感悟清华精神。在最新出炉的2017级本科新生班主任名单中,长聘正教授30人,长聘副教授10人。其中,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7人。清华大学副教务长、教务处处长彭刚表示,长聘教授往往在教学、科研及人生阅历上有更深厚的积累和经验,班主任是离学生最近的老师,教授们的言传身教对于学生的成长成才十分有益。学校正在研究制定新的政策,进一步强化教师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使命感,进一步明确教师在课程教学以外指导学生全面成长的要求,进一步推动更多长聘教授担任本科生班(级)主任。

全面改革,打造校园“国际范儿”

2017年,清华大学本科国际学生招生全面改革、采取申请-审核制,共有19个院系的39个本科专业向国际学生开放。这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后首次采用这一方式招收本科国际学生,旨在通过多维度考核和综合评价来提升本科国际学生的招生质量。采用申请-审核制可以有效避免采用同样试卷测试所有国际学生导致的信度效度缺失,也可以在制度层面保证本科国际学生质量的提升,“是一次为了吸引更优秀、更全面、更多元的国际高中学生,而作出的使命驱动的改革”,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刘震说。 

国际学生在紫荆留学生公寓办理入住。记者 李含 摄

经过层层选拔,共有来自美国、日本、加拿大、韩国、马来西亚、缅甸、新加坡等35个国家的330余名国际学生成为清华2017级新生。与往年相比,来自欧美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生源大幅增加,国别覆盖率显著提高,生源结构呈现更加多样化发展的趋势。 

邱勇与前来报到的国际学生亲切交谈。石加东 摄

与此同时,为了促进中外学生的融合培养,进一步提升学校国际化办学水平,从今年起,清华的国际和港澳台新生与大陆地区新生同时报到,同步进行入学教育环节。在大陆地区新生军训开展期间,同步开展国际/港澳台本科新生拓展营,让国际/港澳台学生在多彩活动中更好地感知中国、融入清华。

在紫荆学生公寓区国际学生报到现场,前来报到的国际学生正有条不紊地办理着各项手续。“清华在各方面的细致安排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非常期待在这所充满活力的大学中开始自己的学习生活。”来自美国的秦荣(Roan Henry Guinan)表示。

温暖清华,阳光照亮前路与梦想

多年来,清华大学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上级部门有关精神,自2011年起首创并精心组织的“自强计划”、国家专项计划,采用合理调整分省招生计划等多项措施,逐年向高等教育欠发达且生源数量相对较多、升学压力较大的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倾斜。2017年,清华大学通过“自强计划”和国家专项计划共录取352名考生,占总招生规模的10.5%,创下了自强计划和国家专项计划实施以来的新高。 

邱勇在绿色通道与同学握手交流。石加东 摄

更暖的清华等你来。今年是清华大学“绿色通道”实施20周年、新资助体系实施10周年。一直以来,从招生录取到新生报到,清华始终坚持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角度,对广大新生、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新生状况给予全面了解和关注,为每位学生送上无微不至的关怀。

1998年,清华在全国高校率先开设新生入学“绿色通道”,对被录取入学且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学校一律先办理入学手续,然后再根据核实后的情况,分别采取不同办法予以资助。随后又不断完善,将支持范围从学费、住宿费拓展到生活费、来校路费,将覆盖人群从新生拓展到高年级学生。20年来,共有5000多名学生借款3300余万。

自2006年起,学校开始建设以需要为原则的“新资助体系”。十年来,学校不断创新组织形式,增加筹款力度,逐渐形成以助学金和勤工助学为主体的“助、勤、奖、贷、补”的资助格局。

在过去工作的基础上,2017年,清华进一步升级资助政策,依托精准资助,推出学生资助“阳光工程”。包括“党旗红”感恩教育、“暖心橙”励学举措、“黄土黄”国情认知、“新草绿”入学通道、“碧云青”能力发展、“蓝海蓝”文化拓展、“清华紫”校友支持,“阳光工程”从“红橙黄绿青蓝紫” 七个维度,折射出一如灿烂微笑的七彩虹谱,覆盖学生生活、学习、成长、发展的各个方面,照亮每一位在校家庭困难学生的前路和梦想。今年6月,学校新推出“鸿雁计划”——一项面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海外交流的支持计划,为这部分学生提供更多发展性的支持。据学生部负责同志介绍,2017年暑期,“鸿雁计划”已支持74名学生走向16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海外学术研修等活动,总投入超过80万元。

多措并举,校园关怀你我他

手捧一本书,漫步校园小径,远处传来阵阵“沙沙”的响声,如一首婉转的诗,演绎着季节的轮回。新雅书院新生王雷捷刚安顿完毕,便迫不及待来到校园里走走看看,“最想去艺术博物馆,本月23~25三天免费向新生开放,真是一大福利。” 

新生随身携带《艺术的故事》。记者 思维 摄

谈到校长赠送的《艺术的故事》,王雷捷说,这本书让自己理清了原本纷繁复杂的艺术史,给习以为常的理科思维照进了一束光。在迎新现场,《艺术的故事》也成为新同学间增进了解的热门话题。大家纷纷表示,来到百年清华,不仅要学科学,也要懂艺术。期待自己在纯净的学术氛围中汲取知识,滋养灵魂,丰富生命的体验。 

新生购买生活用品。记者 苑洁 摄

迎新当天,学生公寓综合服务楼前,各项工作有序进行,到处洋溢着欢声笑语。学校在住宿、免费自行车发放、新媒体平台建设等方面不断创新,只为更好地服务新生。今年,2017级新生可以在清华家园网上查看新生住宿协议、浏览住宿指南、进行住宿安全知识测评、注册北京手机号码,学校还新增设了实名制自行车挂牌点,新生们可以享受宿舍就近实名制停车位保障、定期车辆检修等服务措施,以及共享单车的优惠服务政策。 

新生免费领取自行车。记者 张宇 摄

在新生们独立进入综体办理报到手续的同时,一些陪同而来的新生亲友则可以在学校专门搭建的遮阳棚中静静等候、相互交谈;或者就近与学生职业发展指导中心、学生心理发展指导中心以及学生学习与发展指导中心的老师们亲切交流,熟悉学校为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提供的多种优质资源支持;还可以拿到新闻中心精心准备的春夏秋冬四季校景书签,扫描背面的二维码,订阅“清华大学”微信,从而在孩子离家后仍能及时了解学校各项进展。 

23日下午,教务处以“学在清华”为主题,在新清华学堂首次面向全校各专业大类新生亲友举办交流会,介绍学校“通专融合、大类培养”的理念和举措,讲解学籍管理的相关规定,提醒学生成长中的关键节点和重要问题,为新生亲友答疑解惑。

学校后勤系统为迎接“七字班”新生的到来早早做足了准备,及时完成了主要区域的校园修缮工作,精心打扫和准备好学生公寓,为每间学生宿舍都免费安装了空调,提前公布免费校园交通车的运行时刻和线路,还为新生及其亲友提供了免费绿豆汤和饮用水以解暑热,让新生亲友们从大家奔赴清华的那天起,就能切实感受到学校的关爱、温暖和细心,放心、放手地让自家的“七字班”新同学,心无旁骛地开启在清华园里的大学生涯。

据刘震介绍,2017年,清华大学共录取新生近3800名。其中,国际学生330余名、港澳台学生68名、内地学生近3400名。内地学生中,理工类考生占比77.3%,文史类考生占比8.47%,艺术类考生占比7.17%,来自高考综合改革省份的考生(不分文理)占比7.05%。内地新生中,少数民族占9.66%,来自县级及以下高中的接近四分之一,男女生比例略超过2:1。全体新生中,还有428名“00后”,两对双胞胎。其中,年龄最小的一名新生来自安徽,刚满13周岁。

锚住梦想,踏入百年学府,2017级新生已经扬帆起航。他们将在这座充满生机的园子里,找到热爱,追求卓越,与母校共同成长,成为彼此的骄傲。



编辑:清芷 悸寔 襄桦 华山

转自:清华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