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库拉河:高加索的山水时空

作者介绍:

石靖,清华大学国际与地区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研究地区为高加索及东欧。

自从2015年起,高加索意外地成为了我的朋友,我去到了当地的雄伟山川,也特别关注了当地独特的山民文化以及民族性,在总结某一地区特质时,尝试使用某个具备概括能力的词语肯定是件省时省力之事,而高加索群山风貌一枝独秀的特点,的确是当地引人注目的标签。但回头来看,似乎对于高加索的理解还是过多关注了“山”。
回忆有感,发现曾经自己更多的追随了山的气概,花更多的精力关注高加索人性格中高山般的刚毅,却好似忽略了这里的山水还有人的其余特质。山、水本就是一对共生共存的事物,不论亲眼所见或是在案牍之上旅行,山水意境缺失了其中任何一项都无法被成就。回味高加索,峻峭挺拔的山峰之上覆盖着皑皑白雪,那是高加索之水的原始形态;由山麓汇聚的涓涓细流,诠释了高加索山水的共生关系;从山脉发源的水流密布滋润着高加索的土地,向更远地域空间输送山之力量与气质,而水则是灵活且忠实的媒介。

1.jpg

*图1:第比利斯与库拉河 | 图片来源:作者拍摄

 高加索是地理分界线,关注高加索地区的各类文献也习惯于着重强调这一特点。大高加索山脉是欧洲和亚洲地理分界线的一部分,山脉以北是欧洲地区,以南则是亚洲。这条大洲之间的界线也扮演着国界线的功能,以北是俄罗斯,以南是包括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在内的南高加索地区。对于高加索地区的划分事实上仍存在多种版本,但在地域范围的区别之外,以大高加索山脉冠名的做法都保持一致。而大高加索山脉与位于以南的小高加索山脉之间的谷地,则是高加索南部地区的主要地域特征。在貌似屏障的群山之间,淌着赋予高加索灵动气息的水流。如果说山脉是分水岭、地理分界线,那么涓涓水流汇聚的高加索“血脉”则更多扮演着联系不同地域的作用。
人类的繁衍生息及文明孕育始终离不开丰沛的水源供给。存在早期人类活动踪迹的高加索地区,其穿越本地域的河流则扮演了供养者的角色。库拉河是大高加索以南的最大河流,作为一条国际河流,它发源于土耳其东北部,穿越格鲁吉亚中南部地区后进入阿塞拜疆,并最终注入里海。正如全球不同地区的大河之于地域、民族以及国家的意义,随着不息的库拉河行进,不仅能阅览属于高加索的历史记忆,还会隐约发现当代高加索因自然地理元素连结的趋势:诸多故事片段正如河流生生不息,具有穿越时空、与山之阻隔相对的现实映照。关于行走库拉,我们选取几个有关的故事,试图通过这条河流串联起属于沿岸地域的记忆和现实。
2.jpg

 *图2:库拉河流域 | 图片来源:The EU Water Initiative Plus

高加索作为独特的地理标志出现在圣经故事当中,也的确是最早接受传教士布道的地域。相传在公元四世纪初,来自卡帕多奇亚的圣徒尼诺(St.Nino)将基督教带到当时的伊比利亚王国(Kingdom of Iberia,今格鲁吉亚东部地区),圣米利安国王(St. King Mirian)宣布基督教为国教,这段光辉往事使格鲁吉亚成为了最早接受基督教的国家之一。直至今日,由圣尼诺带来的“十字”,作为基督教的标志,被供奉在与格鲁吉亚旧都、同时也是宗教圣城姆茨赫塔隔河相望的圣十字修道院内,圣徒尼诺之于宗教以及格鲁吉亚精神记忆的意义相当重要。
3.jpg

 *图3:圣城姆茨赫塔位于库拉河与阿拉格维河交汇处 | 图片来源:作者拍摄

 重要的宗教意涵基于早期繁荣的人类活动,即格鲁吉亚旧都选址符合人文地理的一般性规律:在库拉河及其左岸支流(Aragvi)交汇处,便于交通、易于商贸。而时过境迁,曾属于这里的多种功能暂时回归记忆。纯粹的文化载体历经时间洗礼更添韵味,而关于阿拉格维河及其与库拉河交汇颜色差异的壮美景观则是每一个到访者都不会错过的。至于发源于高加索山脉南麓的阿拉格维河,则在公元前便进入希腊历史学家的视野,其黑水、白水支流在不同流域的分明区别以及融合也被人们用浪漫的爱情传说解读,甚至也存在将黑白两色借喻为中国的传统的哲学观“阴阳”。
因为广布的河流,库拉接收到了来自大高加索山脉的能量,在支流干流的交汇点形成了聚集的人类活动场域。尽管随时间推移,一些地域或许已经难觅旧时的风采,但沿着奔涌向前的库拉河仍然可以定位历史的坐标,在遗迹之上构建想象空间。离开了格鲁吉亚旧都姆茨赫塔,我们沿库拉河逆流而上来到位于哥里附近的洞穴古城(Uplistsikhe)。
虽未能在中文中找到对应的固定译法,但关于这里的历史和传说足以使来自异域的我们直接了解涉及它的破碎记忆。这里是一个在岩石之上开凿建造的城镇,作为高加索地区最古老的定居点之一,意为“当地部落领袖的住所”或“要塞之王”的这座古城位于库拉河左岸,自公元前诞生至后续的发展阶段,洞穴古城见证了格鲁吉亚民族演进的不同阶段,而城边的库拉河一直滋养着她深爱的高加索大地。

4.jpg

*图4:位于库拉河畔的洞穴古城(Uplistsikhe)| 图片来源:作者拍摄

这座历经多个世纪的洞穴古城是依沿河地势而建,缓坡般的河岸之上开凿有不同功能的洞穴房屋,在内部甚至能分辨出不同用途的空间设置。开放式的公共空间用于城内不同的集会等场合。与我们熟悉的敦煌石窟等河西走廊文化遗迹不同,洞穴古城扮演了古老部落定居点的功能。之所以使用“当地部落领袖的住所”来界定这一古迹,解释是基于部落领袖的强大力量和权威,而不同于地域内更多作为宗教载体的实体文化遗迹。在格鲁吉亚当地一些承载有历史记忆的典型地点,很容易辨别建筑或是地基的明显分层。因为战争等原因,一代代的本地人坚守记忆,在原始的精神基座之上重塑他们对现实的理解。这些位于库拉河边的定居点经历了不同时代的洗礼,成为了高加索南麓早期人类活动的典型印记之一。高加索的土地是成就当地人类活动的基础,而成就地域文明则还需特别强调维系地域联系的库拉河。
谈及滋养高加索的水源,无论如何也跳不过一个名叫博尔若米(Borjomi)的山水之城以及当地出产的矿物质气泡水。博尔若米位于格鲁吉亚中南部,库拉河穿过这一久负盛名的度假疗养胜地。还记得第一次来到第比利斯,当地人并不是首先推荐作为旅游胜地的高加索山区,而是热情中肯地建议我多多饮用本地的水源。虽然还是无法适应入户直饮,但对于博尔若米矿泉水的钟爱确是瞬间达成。声名远扬的品牌效应源于产品质量,而产地优越的天然条件则无疑化解了生产线条件有限的不足。在当地的日子,我总是随身带着一瓶“来自本地的问候”,先是味道真得不错,另外较俄罗斯矿泉水而言极其亲民的价格更是令人无法拒绝。
在百度百科中输入“博尔若米”,给出的解释是“格鲁吉亚生产的一种矿泉水的名字,这种矿泉水是格鲁吉亚出口的拳头产品”。很显然,在词条编辑者潜意识中矿泉水品牌显然更为出名。的确,对于高加索的小众国家,拥有如此特别的资源和品牌足以将其称为“来自格鲁吉亚活的传奇”(Live legend from Georgia)。拥有超过130年的开采历史,博尔若米品牌的产品是来自高加索地表以下8000米的深层馈赠,其产生来自于地球内部的活动,因地下岩浆冷却产生了丰富的原生水(Juvenile water)资源。博尔若米矿泉水的网站介绍构思新奇,不失带入感和设计感地将生产商希望传达的信息特别彰显,其内容已经超越了经销产品的经济思维,而更多的感觉是将这款产品定位为格鲁吉亚的符号,向更广阔的域外传达格鲁吉亚的特质和理念。神奇的博尔若米矿水资源发现于俄国时期,而网站的传说却表示是因为“一头躲过猎人攻击但受伤的鹿。自此,包括尤里·加加林、安德烈·塔尔可夫斯基以及数位沙皇都寻求从博尔若米获得力量”。

5.jpg

*图5:博尔若米矿泉水 | 图片来源:作者拍摄

自从彼得堡触及了南境遥远的高加索,既有满目葱郁也有豪迈旷野的异域就对北方的斯拉夫人产生了致命的吸引力。在南部边疆跋山涉水的普希金、莱蒙托夫以及托尔斯泰曾创作以高加索为背景的作品,也都寄托了渴望静谧、纯粹的愿望。不少故事被人们赋予此地神奇理想的特质,而实际上,本地化的滋养先于人的主观认识。位于库拉河上游的博尔若米矿泉水,像是一味灵气十足的营养剂,一直滋养着诞生无数故事的秘境。
短小精悍的介绍符合现代格鲁吉亚的思维,他们会在漫漫历史中寻找并强调想要凸显的、甚至忽略掉必要的情节,因而在陈述时会给听众一些断档般的生硬感受,但也给了解历史细节的受众一些想象空间。这些故事的讲述会受到极强的主观影响,或许也会带上时代特色,但无论如何,绿色的博尔若米以及地表以下的灵动则是不受人类活动支配的宝贵存在。小城博尔若米由于优质的水资源以及丰沛的植被,早已成为格鲁吉亚国内外旅游者的休闲度假胜地,高加索山与水的完美结合在这里被完美演绎。从考古发现千年以前的洗浴遗迹,到19世纪末沙皇下令建设的宫殿建筑,诠释了不同时代人们对于高加索水源的钟情。山脉依旧高耸,地下温泉仍然喷涌不息,而人与高加索山水的故事仍然在这座库拉河畔的小城中继续。
库拉河串起了高加索南麓的不同国家,在流经的不同地域与人类活动结合产生了多姿多彩的故事,除了以上在古代为利用自然资源沿河建造定居点、服务必要的经济活动、建立与当地精神生活的自然地理联通等,库拉河的国际性在当代也被流域国家所倚重。在经济地理层面,河流所扮演的重要功能之一便是运输,但显然库拉河的中上游的流量无法支持沿岸国家的运输需要,仅仅在位于阿塞拜疆的下游地区方能被利用。尽管如此,库拉河流经的土耳其、格鲁吉亚以及阿塞拜疆还是依照这条天然纽带建起了真正服务于运输和人员交往的通道:BTK铁路。参与方极力在宣传这一项目的国际化前景,认为其作为联通亚欧运输的新选择并服务于“丝绸之路”经济建设,而以三国在该铁路上的重要节点来命名还是更凸显了属于建设者们的战略共识。
库拉河流经的三个国家的差异很大,在这里强行使用同一过境河流作为共同点或许有些牵强。但是,如今因政治、经济等人为活动建构的联系的确是以上国家的现实,国家体量、历史背景等差异不再是库拉河流域国家现实互动版本的主要内容,地缘、政治、经济利益等主要考量塑造了这三个国家的行为逻辑,并恰好形成了在高加索地区的一致性,如此人为建构出的现实连接再次与库拉河的轮廓吻合:地区大国土耳其和与其具备特殊关系的阿塞拜疆分别位于这条联系脉络的起始和终点,格鲁吉亚居于过境点,首、尾的重要性决定了中间部分的过境功能而不是决定作用,另外也与中间部分的外界选择有限直接相关。参与方都对这一促进高加索联通的项目抱有期待,而不得不说立场考量的区别以及地区环境的影响是其需要应对的问题。
在第比利斯时,无数次在城中穿过库拉河或是沿河漫步,倒是并没有太多关注这条过于平静的河流。专门为这条曾经朝夕相伴的河流做些功课,才发现回忆里的诸多内容都有它的身影。或许,库拉河的性情便是如此——不同于外界对于高加索以及高加索人的刻板印象——在过去、现在乃至未来一直滋润着这片土地,柔软调试着自己,使得高加索既具备力度也不失灵气。


原文链接《田野观察》第四期 | 行走库拉河:高加索的山水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