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一带一路”:“思源骨干”海外实践首次走进俄罗斯

清华新闻网8月18日电 8月3日-15日,清华大学“饮水思源,服务社会”学生骨干培养计划暑期海外社会实践首次走进俄罗斯,实践团20名师生赴莫斯科、圣彼得堡、辛菲罗波尔等地,开展了为期13天的社会实践活动。

本次实践以“开拓国际视野,理解一带一路”为主题。师生们参访了圣彼得堡市政府、莫斯科大学、喀琅施塔得技术公司等俄罗斯政府、学校和企业机构,以及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驻圣彼得堡总领馆,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驻俄罗斯代表处、中国银行(俄罗斯)等中国驻俄机构。此外,实践团还参观了中共六大会址、雅尔塔会址等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场所。本次实践由校团委书记邴浩带队,新闻学院李希光担任特约学术指导教师,实践团成员由来自全校12个院系的学生骨干组成。

与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公使等合影。

在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和驻圣彼得堡总领馆,实践团分别与张霄公使和郭敏总领事等座谈交流。通过座谈同学们了解到,近年来中俄关系持续在高位运行,逐渐形成了“基础牢、领域广、合作实、机制全”的特点,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背景下,中俄贸易关系更加紧密,各领域合作进一步加深,除了传统能源、资源领域外,在包括航空航天、科技、教育、人文、金融等在内的新领域均有了较大进展。驻圣彼得堡总领事郭敏还向同学们阐释了外交人员“忠诚、使命、奉献”的核心价值观,鼓励清华学子坚定理想信念,勇于创新创造,矢志报效祖国。

实践团师生在格林伍德贸易园区合影。

莫斯科格林伍德(Greenwood)国际贸易中心是目前中国在俄最大的商贸类投资项目。项目有关负责人向实践团介绍了园区为中国在俄企业商品流通、展示推介、配套服务、投资促进等方面提供的服务与支持。同学们就中俄经贸合作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企业在俄经营发展等话题与项目负责人进行了讨论交流。

与圣彼得堡市政府相关负责人交流。

在圣彼得堡市政府,对外关系委员会中国联络部主任尼古拉·瓦维洛夫、与中国联络代表格列布·库利科夫和青年工作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会见了实践团。尼古拉·瓦维洛夫代表圣彼得堡市政府表达了对实践团的欢迎,并介绍了圣彼得堡市的历史沿革和基本情况。青年工作委员会负责人介绍了纪念苏联共青团组织成立一百周年活动相关筹备情况,并表达了希望与我校团委建立合作交流机制的意向。

与莫斯科大学政治学系师生交流。

在俄期间,实践团还参访了莫斯科大学、莫斯科斯科沃管理学院、圣彼得堡高等经济大学等俄罗斯高校,并与学校师生进行了交流,讨论了中俄大学在学生培养、国际交流合作、中俄青年交流等方面的系列话题。在莫斯科大学,政治学系主任安德列·舒托夫提出,希望能从学生交流交换、教师互访和学术研究项目合作等方面增进中俄两国高校交流。该系文明对话研究中心主任、“俄罗斯铁路”股份公司前总裁弗拉基米尔·雅库宁指出,未来青年将成为改变社会的重要力量,中俄高校应努力加大对青年学生的培养、促进两国青年间交流活动的深入开展。

实践团临时支部成员参观中共六大会址。

本次实践团成立了临时党支部,由实践团团长、人文学院博士生于朔担任党支部书记。实践中先后开展了四次支部组织生活,支部成员结合各自的专业背景,交流体会、碰撞思想。第四次组织生活在莫斯科南郊的中共六大会址展览馆进行。1928年,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唯一一次在境外举行的全国代表大会在这里举行,对中国革命事业发展产生了重要历史影响。支部成员通过在现场学习六大精神,深刻感受了共产党人从苦难走向辉煌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宗旨意识、坚强意志和奋斗精神。

短短十三天的实践,让实践团成员深入体验了多彩的俄罗斯社会文化、感受了中俄两国的文明差异,在实地走访交流中加深了对“一带一路”的认知和理解。化工系博士生安振华说,“实践需要白加黑:白天走听看记,领略不同的文化;晚上围坐在桌前,互相交流行程中的心得,分析表象之下的原因。观察加思考,才会让实践从走马观花变成收获真知。”电子系博士生马蕊也深有体会:“当今国际环境正在逐步建立新秩序并形成新的话语体系,青年作为未来‘一带一路’的主导者,应当要走出局限,正确地认识世界、认识到世界的复杂性。”

临行前,按照教育部相关通知要求,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肖贵清教授对实践团进行了指导,围绕“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为同学们推荐阅读资料,帮助大家从理论和历史上学习了解相关知识背景,引导大家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深刻理解青年一代所应承担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

清华大学“饮水思源,服务社会”学生骨干培养计划设立于2007年,由1981级校友邓峰资助,以“为未来中国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服务精神的新时代接班人”为使命,由校党委学生部、校团委组织实施。


供稿:校团委 编辑:悸寔 徐静

转自:清华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