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IC 海外交换手记:周子琪

法学院三字班周子琪;交换学校:英国诺丁汉大学。

z1.jpg

交换于我——

是一段相对着眼于当下的、独立自主的生活经历,帮助我这个总是有点纠结的人更坦然踏实地做好当下,更有信心的面对未来未知的生活。


心路历程

交换之前,我其实有一点焦虑。大学里一直不愿意给自己设定一个确定的目标,对把路越走越窄这件事心存抗拒;但又因为没有方向而内在动力不足,因为规划不清晰未来不确定而不安。一直以来的状态是,根据经验和逻辑在一个个时间节点给自己安排下长期短期的任务,然后和大大小小的ddl一路拼杀直到开始忙下一段,生活忙碌充实,收获成长也挺多,但时不时还是会爆发一次焦虑。而交换这段经历让我的心态又了很大改观。一方面它让我从眼前的环境中抽离出来,心态更加开阔坦然。交换期间,想要做的事情很多但责任和压力未满,每天要面对的只有我自己和我可以几乎自由支配的一天。这让我打破了很多惯性,不局限于仅在校园里、同龄人之间发生、关注的事,不总纠结于自己一个月、一年、几年的规划,而是更多地回归生活本身,关注如何调整自己的生活态度,磨练一些基本的心性和品质。另一方面,发现自己能越来越好地独立经营自己的生活,这让我对未来不确定的生活有了更大的信心和期待。当漂泊感和孤独感渐渐被消解,我发觉自己越来越专注于日常的每一件事,于是打开了生活的更多面并真心为每一件事感到其乐无穷。现在,我依然有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不安分爱折腾和不甘心,但我感激这段经历让我学会更加专注地欣赏眼前自己的世界。当然,这些可能不一定需要通过交换来获得,但是我仍然感谢这样的环境和时机给了我这样的体验。


文化点滴

在文化方面,这算是我第一次长时间和来自不同文化的人朝夕相处。主要感受有两点。一是生活习惯的差异多表现在生活中的很多琐碎细节,想要融入不同文化的人确实需要通过很多的互动来了解磨合。毕竟人都是与自己相似的人一起更加自在,我觉得这种磨合可以帮助我们日后与不同文化的人更加亲近,交流更深,也可以使我们在跨文化交流的场合中更加自信自如。二是无论文化差异如何,我们的相同总是大于不同,许多基本的道理总是相通的。例如,多多勤快主动打扫公共区域的卫生,积极分享自己的见闻多为他人提供方便等等。这都有助于提高亲近感和和谐程度,不要因为有时候不知道这样做是否“正常”而消极逃避,积极主动多为他人着想的态度总不会太错。

z2.jpg

具体到英国,简单提一点大致感受。比如,这是一个多元而极其极其友好的国家,无论是卖水果的老爷爷还是穿着讲究中年贵妇,都会在给你指路时(路痴属性暴露了囧)特别耐心,最后亲切地叫你lovely/darling,这种热情的称呼开始还让我很不习惯;得益于英国非常完善的无障碍设施,英国大街上有很多独立正常生活的残疾人;英国人民爱养大狗,走在湖区的山路上看一家人牵着大狗徒步,画面之有爱简直治好了我的怕狗症;英国人民还很喜欢在餐馆咖啡馆久坐聊天,从brunch到下午茶再到晚餐,餐厅里的时光似乎很慢很慢,人们的脸上都是轻松笑意……

z3.pngz4.png

 

学业日常

在学业上,我选的都是法学院专业课,在协会层面上也没有太多可以分享。英国大学授课的形式一般都是seminar或者lecture和tutorial结合,lecture中讲解脉络和重点,课前课后阅读教科书、案例、文献进行自学,tutorial上针对每个主题中的论文题目和案例题目进行讨论。这一个学期的学习对我来说主要是在思维和语言能力上获得了一些训练,但也很遗憾时间太短。以后想来英国交换的学弟学妹要注意英国一个学期是一年课程的三分之一,上课的时间只有不到12周!


 结束语

交换经历让我更加感恩、珍惜在园子里的时光。一方面,虽然语言不同,教学方式、文化不同,但我总是固执地在方方面面找到清华的影子,也正是这种心理让我在初期能够很快顺利适应。另一方面,离开园子才发现自己曾踏踏实实在她身上汲取的养分。感受最深的几次是,周围同学向我问起中国的一些情况时,我不想顺着旁边人的玩笑敷衍回应,却也一时间哑口无言,但很快发现,自己最有信心说出口的常常是大一一次次实践中扎扎实实的所见所想,是当地的基层选调师兄给我们的介绍和启发。离开园子,才发现自己在出发想要进一步丰富自己时,已经被打上了园子的底色。交换期间,我还参加了一次校友会的小型聚会和全英校友会的年会,看到在异国他乡扎根,在各行各业发光发热的学长学姐,看到他们的生活状态,对我来说是最好的激励和启发。交换结束后大三已经过半,要好好珍惜。

整体来说,交换和任何一段四个月的人生经历一样,让我们因为经历而更加丰富,更加自信,更加认识自己。限于篇幅,太多具体的见闻和感受没有分享,没关系,就快要回到ASIC大家庭的怀抱和大家约起来啦!


撰文:周子琪

鸣谢:ASIC 清华大学学生对外交流协会